国际商务论坛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国际商务论坛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于:2020-06-30 15:56 作者:admin

李冰洁1   杨习铭2 

(1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经济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内容摘要: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对推进丝绸之路核心区经济发展和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当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未来发展“三三三”模式,为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提供依据与参考。 “三个产业支撑”包括重点产业集群链、国际物流中转大通道和旅游免税区建设;“三个功能延伸”包括国际金融中心、会展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三个重要保障”包括智能化大数据平台、规范化标准管理和理论研究智库。

1.引言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是集加工制造、货物中转、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中心。自2012 年封关运营以来,出入境人数达1779余万人次,其中2017年达到554万人次,较2012年的17万人次增长了32倍。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在项目建设、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通过促进通关便利,加快了两国贸易、投资、物流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未来要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购物中心、商贸中心、加工物流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对于促进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贸交流、产能合作、文化旅游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发展现状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1.85平方公里。该项目 2006 年 6 月开工建设,作为世界唯一、中国仅有的跨境经济贸易区。目前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园区(中方区)已基本完成建设,(哈方区)也初具规模。中方和哈方园区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30个重点项目已入驻其间,其中义乌国际商贸城、苏新中心等10余个投资过亿元的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完成了投资62.7亿元,吸引了中哈两国及周边国家的4000多家商户入驻经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于2016年封关运营,两年来区内“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和“一线放开、二线管理”的监管模式使保税加工、物流产业、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发展迅速。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已具备成为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本条件,其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通关便利、功能完善和跨境金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产业集聚方面。园区通过招商引资重点企业、重要项目等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同时通过30个重点项目有计划地吸引相关联的企业入驻。

(2)从通关便利方面。安检通过拓展通行证申办渠道,采取“刷脸按指纹”自助查验设备+身份证查验、延长通关开放时间(7天14小时制)组合方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3)从园区监管保障方面。园区推进完善基础设施、智能化自助设备和信息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使内部监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4)从园区外部支持方面。中、农、工、建、交、兵团、兴业7家国有商业银行已入驻营业,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境内离岸人民币试点地区开展国际投融资和进出口业务的实体。

3.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发展瓶颈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历经十多年的项目建设准备和封关运营经贸发展,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在法制管理、金融服务、协调机制、属地联动、产业配套、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具体表现产业、功能和保障三个方面。

3.1产业方面

(1)配套区与核心区产业缺乏相互关联。目前中心配套区产业未能与核心区产业充分融合,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各类核心和重点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园区其他产业配套问题,园区企业整体关联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2)中哈园区协调互动机制不足。中方与哈方园区发展不平衡,哈方园区严重滞后,目前哈方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合作屏蔽效应,在能源、贸易、产能和地区反恐安全方面中哈两国合作密切,但中哈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滞后,导致哈方园区态度消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滞后。双方园区日常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严重不对称。缺少灵活、长效、紧密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

3.2功能方面

1)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属地联动不足。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联动效应不足。霍尔果斯市和合作园区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中心外部商贸区商业化程度较低,贸易商品同质性过高,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未能有效开发规划。2)中方园区会展功能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慢。目前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产业会展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园区会展功能体现不足,定位过于狭窄,没有结合网络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扩展,未能充分利用国内会展优势资源与哈国或中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和其他形式的沟通协作。

3.3保障方面

1)合作园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建设有待加强。目前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园区还存在部分人员及携带物品、运输工具、货物出入区便利化问题;园区商户之间出现贸易争端纠纷时,缺乏有效法律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园区企业监管标准、服务标准、商品标准体系缺乏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应及创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总体方案的对应统一等。2)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金融服务方面,中小企业和商户融资难,只能开立离岸人民币账户,无法开设外币账户,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进货付汇渠道不畅,境内区外企业融资规模受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要求限制,境外人民币资金价格高于境内等。

4.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未来发展模式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未来发展在于中哈园区物流、加工、会展、贸易、金融、旅游和产业合作等,应把握二条主线:一是结合中心园区和配套区产业发展制定中方园区产业升级规划。二是针对园区内部支持建立完善离岸金融服务、法制建设、管理服务以及建立中心未来发展智库计划。以下建议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未来新型发展“三三三”模式(如图1),即:三大产业支撑, 三大功能延伸,三大重要保障。三大产业支撑主要包括重点产业集群链、国际物流大通道、旅游和免税区建设;三大功能延伸主要通过打造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来实现;三大重要保障主要建立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 理论和应用研究智库, 智能化大数据平台支撑。

4.1三大产业支撑

(1)重点产业集群链

有计划打造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国际重点产业集群链样板工程。前瞻性构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产业园及配套区产业发展规划,调整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轻纺企业、旅游产品企业的质量品牌升级。引进发展电子、生物医药、媒体影视娱乐产业和教育培训等新科技和未来发展产业,打造园区产业升级版工程。内部注重短期配套园区产业集聚,通过规划设计,形成配套园区充分合作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外部通过有目的招商引资,选取能有效串联内部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有计划吸引相关企业入驻,构建完整产业链,解决当前企业关联度不高问题。地方政府要积极申请核心和龙头企业入住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知名度。        

(2)旅游和免税区建设

推进休闲、旅游和免税购物区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快速发展,目前一期商铺已完全出租,二期正在开发。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和“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精神,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支持优势,切实做好继续转型升级、推动建设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实施免税购物旅游品牌战略,提升免税购物中心国际知名度,强化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商家及商品准入或备案制度,完善商品全程追溯体系,提升商品档次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多样化的免税购物业态,为霍尔果斯经济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3)国际物流中转大通道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中转中心样板工程将加速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周边区域通道经济带的辐射效应,其对外辐射效应将使其成为中西南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对内辐射效应将促使国内更多地区加入 “一带一路”经贸大通道。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中转大通道整体发展规划需依托新疆周边口岸和节点区域集群性支撑,为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沿线相关口岸和节点城市加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利用中欧班列的优势资源,把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由通道发展成集散中心、中转中心、物流经济走廊,形成边境中心+多个边境口岸+节点城市共同作用经贸物流的聚集效应,形成“以点带面”,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物流通道打造成网轴和国际物流经济走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疆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配置,整体推进国际经济中转大通道健康快速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