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市场

您的位置是:首页>外贸进出口业务>国内外市场

我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发展新趋势市场新策略

发表于:2018-05-22 15:01 作者:admin

董思雁  广东白云学院

  要:非洲国家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伴随着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深化发展,中非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制造业产能合作成为中非经济合作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把握当前非洲贸易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好地切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有助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鉴于此,本文对2017年非洲贸易市场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制造业企业扎根非洲市场的新策略。

2017年是深入发展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关键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1-11月,我国与非洲进出口总额15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超出我国同期外贸总体增幅2.8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非洲出口858.3亿美元,增长2.3%;自非洲进口687.4亿美元,增长35.4%。截至2016年止,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非洲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经贸关系推进过程中,源自制造业领域的产品出口、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勃发,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加快。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2017年非洲贸易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促进中非企业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经贸关系,实现合作共赢,提出微观层面的建议。

 

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新动态

 

(一)制造业产品成出口非洲市场主要大类产品、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非洲产品贸易总额达470亿美元,主要涉及机电产品、机械设备、车辆、钢铁产品和针织品等品类。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1328.6亿元,占同期我国对非洲出口总额的44.9%;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总额为853.8亿元,占比为28.8%。这两种类型的制造业产品占同期对非洲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3.7%。由此可见,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非洲市场的主要大类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非洲市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从传统一般制造业出口到新技术含量制造品出口扩大的趋势。2012年我国出口非洲市场前3位的商品依次为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1.5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64.8亿美元),鞋类(31.2亿美元),三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22%。到了2016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前3位的商品则是机电产品(421.4亿美元),轻纺产品(261.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94.2亿美元)。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对非洲机电产品、轻纺类产品、电子技术产品出口保持不同幅度增长,其中船舶、机车车辆对非洲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00%161%

(二)民营制造业企业在对非投资主体中占比、品牌实力双项提升

从占比方面看,2017年《非洲发展报告》黄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采矿、建筑、制造业和金融领域,制造业占比逾10%,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比重超过70%[1]2017年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等在内的8个主要经济体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该地区经营的企业超过10000家,1/3的企业从事制造业领域,90%为民营企业。与此同时,许多民营制造业品牌在非洲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实力迅速提升。由非洲品牌网评选出的2016-2017年“非洲最受欢迎品牌”前100名中有5个是中国品牌,分别是华为、四达时代以及传音公司旗下的Tecnoitel以及infinix。根据数据调研机构IDC研究报告,2017年上半年传音手机(Tecno)在非洲市场销售超过5000万部,其中智能手机1100万部。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8%,排名第一,成为非洲销售量最大的手机品牌。海信在非洲市场的品牌发展也获得了成功,目前已成为南非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品牌,在南非全国范围内日产1200台冰箱与1700台电视机,除了满足南非当地需求以外,还会向非洲其他14个地区出口。

(三)中非制造业领域合作模式朝多元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伴随我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有序推进,制造业企业逐渐从单纯制造业商品贸易向“全产业链”输出、产业园区搭建等更为多元化、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0171月首辆由我国企业生产的电气化旅客列车经亚吉铁路开往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全线采用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和我国装备设施建造,从项目融资、设计施工、装备材料到运营管理,全部由我国企业负责,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通过“全产业链”输出方式建造的首条现代化铁路。201712月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城轨车辆正式出口尼日利亚。此次,大连机车改变以往单纯整车出口模式,转向运营服务、技术输出等环节扩充,促进非洲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发展。数据截止201710月,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经贸园区逾20个,入园企业共计360余家,涵盖轻工、建材、机械、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多个制造业领域,累计投资额约50亿美元,总产值近130亿美元,产业集聚效应基本形成。中国在非洲最大的经贸合作区-中非莱基自由贸易区,已经吸引包括玉龙钢管、亚非国际(重卡)等一批大型企业入园投资建厂,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入园。以园区为平台,中非制造业企业“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中非企业制造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及其生产投资企业,开始走进非洲市场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进入非洲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投资领域,主要涉及航空航天器材、新型铁路制造业、光伏产业等领域。航空航天器材方面,201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非洲市场的航空航天器材产品增幅高达252%。比如:中国商飞出品的ARJ21-700型号飞机,刚果成为首个购买并运营ARJ21新支线飞机的非洲国家;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刚果合资组建了飞机维修公司,并于坦桑尼亚成立了国产民机技术支援中心,同时面向非洲培训了300多名航空官员和技术人才;中企与非洲合资建立航空公司和投资飞机出口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通过中非基建合作项目的带动,我国新型铁路制造产品及生产企业也逐步进入非洲市场。譬如:201710月中国企业比亚迪与埃及亚历山大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比亚迪建造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云轨”,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提供整体方案。20178月中航国际、中国中铁与埃及签署了12.4亿美元轻轨合作项目,项目内容涵盖双线电气化轻轨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以及完成沿线11个车站的建设。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转向非洲光伏市场,比如英利集团光伏产品目前服务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等非洲多个国家,为非洲最大的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电站提供了高效组件,为非洲20个足球希望中心足球场安装了光伏照明设备,并向10多个国家输出相关技术成果超过20项。

 

二、非洲制造业市场贸易发展新趋势

 

(一)注重制造业价值链低碳化,绿色制造市场机遇初显

当前,气候变化、资源匮乏以及环境问题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非洲地区也同样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生态挑战。许多地区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价值,表现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以东非地区发达的国家肯尼亚为例,目前已取消了太阳能产品进口的关税和增值税,该国能源管理委员会通过规范制造商、经销商的资质和行为,以实施合适的太阳能产品价值链标准,为引进优质进口产品创造环境。同时,肯尼亚在2015年已设立检测中心对机动车碳排放水平进行检测。进口机动车碳排放水平超出标准的,将被加征碳排放税;而绿色环保型的进口机动车,将给予一定金额的返还。再如,目前非洲可持续发展交通计划正式通过,旨在推动非洲构筑环境友好型交通架构的同时,促进非洲大陆市场可持续交通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首个关注非洲大陆绿色投资的“非洲绿色增长基础设施基金”成立,重点面向负责任的绿色项目投资者,旨在促进非洲向绿色经济转型。近日商务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显示,北非(包括中东)国家通过实施可持续商务发展政策,至2030年约可创造超过6000亿美元的投资机会,其中新能源和材料领域的投资价值为2290亿美元。

(二)非洲区域内贸易一体化进程推进,释放非洲制造业贸易市场潜力

近期非洲区域内贸易一体化进程主要有两个推进因素:一是非洲三方自由贸易协定(TFTA),旨在2017年实现非洲3个主要贸易集团的协调,涵盖非洲26个国家。另一个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预计在2017年底完成第一阶段的谈判工作,初步建成非洲一体化的市场。非洲区域贸易一体化进程推进,一方面将会极大地消除非洲各国间的贸易壁垒,削减关税甚至零关税,大大提高非洲区域内贸易额占非洲总贸易额的比重。数据显示:2010-2013年间,非洲内部贸易上升50%2013年达到610亿美元;2014年,非洲区域内国家间商品出口总额为980亿美元;2016年非洲内部贸易额占非洲贸易总额的16%。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数据显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成并顺利运行后,其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未来的5年内将推动非洲内部贸易提升52%。另一方面提高了非洲内部制造业贸易市场的潜力。比如:南非是南部非洲共同体内建筑材料、电子类、汽车零配件的主要出口国,对非洲国家的制造业出口量约占南非制造业出口量的27%,几乎与对欧洲出口量相当。近期,埃及与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贸易出口额迅速增长,其制造业产品尤其是纺织服装、塑料制品、药物制品均被认为是共同市场最好的。

(三)制造业产品贸易规则趋于成熟,市场准入要求逐步一致

一方面,贸易规则趋于成熟。数据显示2016年,非洲国家共发布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超过300项,比上年增长超过44个百分点。技术性贸易壁垒涵盖的商品范围主要包括部分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灯具等)、部分交通工具(摩托车、汽车等)。非洲部分国家在制定产品技术标准时,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保持一致或基本等同。比如,埃及于近期发布的ES7993/2016标准,即电视机能效标准,用于界定电视机产品的能效要求及标签规范。该技术标准与No.1062/2010的欧洲指令(EU)相吻合。另一方面,市场准入要求趋于一致。例如:符合性认证(简称VOC)是技术强制性认证,要求对列入管控清单的产品,需要在发货前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获得符合性认证证书,才能顺利在目的地办理清关。肯尼亚在2005年开始要求部分贸易产品需获得PVOC认证,随后非洲其他国家也对贸易产品做类似的符合性认证要求,但名称有所不同。截止2017年,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均已逐步推行符合性认证,涵盖食品、化工、纺织品、电子、机械等多个品类。

(四)高新技术运用于制造业链条,加快制造业智能制造要求

非洲大陆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制造业产业链条各环节。从市场销售层面看,高新技术使得企业更好链接客户和企业。2017830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业务接入南非10000家商户,成为非洲首个线下接入支付宝的国家。近期非洲电子商贸会议预测,2020年非洲地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接近1.4万亿美元;至2025年非洲主要国家电子商务市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0%,并以4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从物流运输层面,通过新技术加快产品的物流运输、通关速度。20175月非洲最先进的港口之一:多哈雷多功能港正式开放,新港配备现代化的港口装卸技术,极大提升了船舶作业效率。以5万吨级粮食船舶为例,港口作业效率由原来每天2800吨提高至每天1万吨,有效降低了在泊作业时间以及船舶等泊时间。从生产制造层面,通过新技术有效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比如南非当地企业开始将3D打印技术融入生产工艺,根据瓦尔理工大学的案例研究,3D打印技术和数字设计帮助南非制鞋企业将概念产品的时间从10-14周缩短到仅需3天。南非啤酒厂通过基于EtherNet/IP的全自动互联控制系统,将传统分散式麦芽啤酒工艺流程集合成单一的互联解决方案。有效改善该厂的供应链、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年产量从42000吨跃升到150000吨。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扎根非洲市场的新策略

 

(一)加快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推进中非制造业合作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压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一是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减碳化。通过引导其实现清洁化生产、提高生产过程智能制造水平、供应链管理绿色化,既能保持其原有的产业优势,还能切合非洲市场发展的绿色化需求。例如:扬子江汽车集团率先研发出客车空中充电模式,大幅度降低整车的能耗。2016年在非洲摩洛哥举办的第22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该公司生产的15台新能源客车成为大会的专用车辆。二是发展新能源制造业。非洲大陆地区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禀赋富庶,对新能源技术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品需求量大。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走进非洲开展新能源项目合作。例如: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工程,是东非目前已完成的最大风电项目。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51兆瓦,二期为153兆瓦,均由我国金风科技公司提供风机产品。非洲最大的新能源项目-莱索托高地发电项目,亦由我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提供风机。三是履行贸易商生态责任。例如:中钢集团在非洲的投资发展就是践行贸易商生态责任的一则范例。遵守当地的环境环保法规,通过各种举措实现对当地环境的“零损害”。专门设立矿区保育基金,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抽取部分作为基金来源,用于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为生产设备安装新式粉尘吸收系统、实行废物回收、环境监测、审计和调查等方式来防止污染。

(二)深化园区技术经济合作,开拓非洲制造业贸易市场潜力

    产业园区是中非开展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制造业企业应通过园区平台,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非洲当地合作共赢。华坚集团在非洲的投资发展就是企业与投资东道国合作共赢的生动诠释。华坚是总部位于东莞的全球最大女鞋制造商之一,埃塞-中国(广东)华坚国际轻工业城计划2020年完工,预计每年实现出口创汇20亿美元,提供35万就业机会。目前,华坚在埃塞俄比亚共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企业尤其注重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对表现优异的本土员工,提供到公司总部学习的机会,接受企业在专业技术、管理技巧的培训。截至20178月,在华坚接受培训的埃塞俄比亚技术工人已有150名。同时,企业应以园区为载体,拓展贸易合作新市场,实现中非全面贸易合作。引导和鼓励企业进入非洲不同国家制造业市场,拓展领域、优化层次,共享发展机遇。比如海信集团最初在南非开普敦北部的亚特兰蒂斯工业园“落地”,通过本地化生产经营“扎根”南非市场,成为南非知名的家电品牌。立足南非,通过设立海信南非工业园,凭借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将产品服务和投资延伸到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共15个成员国。

(三)立足植根非洲市场需求,提供适应当地技术标准的产品

非洲制造业产品贸易规则和技术标准的日臻完善,要求我国制造业企业更应立足当地市场,提供契合当地消费者需求、适应当地技术标准的产品。企业应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设计、生产产品。比如:南非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尚待完善,居民出行倾向于乘坐小型巴士,当地市场对小型巴士的需求较为旺盛。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走进南非开设的“中国-非洲汽车制造厂”专门生产名为“萨苏卡”的16座小型巴士,目前在当地市场上该车型已经供不应求。同样,长安汽车也通过在埃及本地制造汽车取代了原有的整车出口模式。首批本地制造的汽车在20179月正式亮相,汽车均通过配置极热地区空调系统等一系列举措以满足埃及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2]。提供适合当地技术标准的产品,则需要企业密切关注非洲市场最新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政策变化;按规定完成产品进入市场前法定和第三方认证检测手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建立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确实保证产品质量与国际技术标准相接轨。

(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以高新技术产品开创中非产能合作新局面

高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既能开拓国际新市场,更重要的是能推动中非产能合作向高新技术产品领域深化发展。比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非洲市场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成功走进非洲市场。该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华为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先机,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在贴近市场研发短期产品的同时,还注重开展中长期战略预研,通过设立联合预研项目组为战略性产品的推出做好技术储备。华为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对国际创新人才培育。目前,华为在非洲设立了首家创新体验中心,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孵化平台,与非洲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面向未来进行创新,在未来5年为南非培育1000位创新人才。研发的高投入也是华为创新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华为全球17万多名员工中,8万多名是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近50%。每年保持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其中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过去10年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370亿美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