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专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机制及路径分析

发表于:2019-11-18 09:32 作者:admin

——基于扩大进口视角

高建来 曹文建 崔婷婷   天津科技大学

摘要: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包括美国迫切改变对华长期贸易逆差、中国崛起引起美国的战略焦虑,美国在经济领域施压中国,以及美国企图通过贸易摩擦抑制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我国应以当前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建立扩大进口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机制,加快自身发展。具体路径包括以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发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建设,实现进口方式多元化;充分依托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优化进口来源地的国际布局。

关键词:扩大进口;中美贸易摩擦;机制;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美国对此产生严重的焦虑和高度的警惕,视我国为“战略性竞争对手”,以巨大的货物贸易逆差为借口挑起中美双边贸易摩擦。2018年3月,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计划对至少600亿美元的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25% 的惩罚性关税。9月24日,特朗普政府又背弃中美协商达成的共识,宣布对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至此,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企图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中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时既不能激进也不能妥协。从短期来看,中国可以采取对美国出口我国的商品同样加征关税等积极的措施进行反制,但从长期来看,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此过程中,主动扩大进口成为重要的应对策略。中国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将对外开放战略由出口向主动扩大进口转型,以此增加国内有效供给,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创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供给侧改革对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意义

供给侧改革为解决中美贸易摩擦提供了契机。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式以出口为主,对外贸易的对象面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然而,以出口为导向、追求贸易顺差的对外开放形式为我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和矛盾。贸易发展不平衡、出口产品“有量无价”、国民消费升级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以及供给侧低效率等问题日益凸显。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匹配,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最大障碍。面对我国供需不匹配的现状和贸易竞争压力加剧、贸易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将对外开放的模式从以出口为导向向扩大进口转型。通过主动扩大进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下,面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采取加强我国自身发展,主动扩大进口,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而当下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为此提供了契机。

二、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一)美国对华长期贸易逆差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长期以来,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中美两国形成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符合美国国内市场需求,美国向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贸易量的不同,美国对华存在长期的贸易逆差。从1992年至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的规模扩大了49.04倍,然而美国出口中国规模仅扩大16.35倍。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756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方认为巨额贸易逆差显示两国之间的利益差距,挤占了本国市场,损害其本土低端制造业就业与发展,从而对中方产生敌对情绪,迫切希望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实际上,中美贸易逆差不是刻意规划,而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是跨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结果,也是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出口政策的结果。中国和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如图1。

:亿美元

单位图1  2008-2017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二)中国崛起引起美国的战略焦虑,美国在经济领域施压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上升。同时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G20峰会的举办等尽显大国责任,加深了国际上对中国的认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原油期货正式挂牌等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形成现实挑战,引起了美国的战略焦虑。特朗普在2017年末签发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重新定义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将我国视为“战略性竞争对手”。由此看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并以此挑起的贸易摩擦实质上是在经济领域打压中国,归根结底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帜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三)美国通过贸易摩擦对华进行技术封锁,抑制我国高新技术发展

早在2015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航空、新能 源汽车、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3.4%,而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甚至增长了67%和81%。美国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产品领域正在被中国赶超,这引起了美国的担忧,声称会对美国核心经济利益造成威胁,并对华采取措施进行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迫使中国改变现在的科技发展战略,以维持美国在计算机软件,芯片等高科技行业的国际领导地位。

三、扩大进口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机制    

从长期来看,我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实力。通过扩大进口有助于顺应消费升趋级的势,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我国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我国外贸平衡发展等,进而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具体应对机制参见图2

图2  扩大进口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逻辑


(一)扩大进口能够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

2013-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1元增加至25974元,增长了41.85%,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收入的增加带动了消费升级,使得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以及高端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消费升级的潜能巨大。然而,目前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体系不够完善,很多商品供给侧出现过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端产品和服务又不足。而扩大进口可以使国内消费者享受到全球各地的优质商品与服务,直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有效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同时扩大进口使得消费需求逐渐得到释放,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得以培养,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潜在的购买者。通过扩大进口形成了助推消费升级的内外合力,加快了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加明显。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高达78%。在国际经济环境波动中,特别是今年中美持续贸易战的背景下,通过主动扩大进口,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能够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二)扩大进口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我国而言,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能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出现离不开资本积累。扩大进口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通过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生产成本和相对要素价格,从而获得资本积累,这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进口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对我国的企业产生示范效应,为企业模仿、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转变。同时,进口的高端产品以及特色产品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也会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加大国内市场竞争程度,迫使更多企业增强竞争力,从而促使国内企业改良升级,加快自主创新,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扩大进口可以使我国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对华进行技术封锁,限制中兴和华为使用美国芯片,企图遏制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兴和华为事件折射出我国在制造业的多个领域还缺乏核心技术,使我国部分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自主创新绝不是封闭式的创新。封闭式的创新成本高,周期长,技术探索难度大,研发失败的风险高。我国企业应选择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中国通过扩大进口,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发挥技术外溢效应,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借助“外脑”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起点,缩短创新的周期,降低自主创新的成本,减少自主创新失败的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将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开放合作中更好地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保障。

(四)扩大进口能够推动我国外贸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国一直存在一定规模的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美产业结构的不同。美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服务业。而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美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美国与制造业相关的产品相对匮乏,这样美国就需要通过从进口相关产品来填补市场的空缺。同时面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本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美国却对中国实施歧视性的出口政策,使得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额减少,从而导致了中美贸易中对美国出现了贸易逆差。中美贸易的失衡对中美两国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一旦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就会导致产能过剩。扩大进口不仅能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从长期来看还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我国外贸平衡发展,可以有效应对美国以此为借口发起的贸易摩擦。

四、我国扩大进口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路径

(一)以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发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

发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我国企业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搭建的国际性经贸和会展平台,为供需双方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基础,为全球各国参与“买全球、卖全球”提供了开放性平台,对于开放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不仅如此,进博会进一步扩大进口市场、形成进口贸易通道、推动完善进口贸易便利化等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将也会在未来逐步显现。就我国而言,应以进口博览为契机,在办好国际博览会的同时,发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适时调整进口商品结构,优先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淘汰国内过剩产能,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二)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建设,实现进口方式多元化

我国为了实现扩大进口实施了多种举措,其中包括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依托互联网技术联通国际商贸的贸易形式,消除了国际贸易之间的屏障,为国际进出口贸易了方便,在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飞速增长,通过跨境电商已达成的交易规模实现了净增长5.5万亿元,从2010年~2017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长了200%。新的时代浪潮下,进一步支持各城市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尤其是利用好各试点城市实施跨境电子商务所积累的各种关键经验,持续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规范,有行业标准,有一定集群规模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是我国持续扩大进口的重要举措。同时,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过程中应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采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形式,实现海关、工商等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流通,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轻监管部门的负担,实现在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质量的同时提高通关效率,进一步实现进口便利化。

(三)充分依托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2013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我国迄今已在广东、天津等地设立了12个自贸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的前沿阵地,为扩大进口进一步实现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有效途径。我国应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积累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基础,加大自贸区战略实施力度,并进一步加强对自贸区的政策扶持,减少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提高进口贸易的便利程度。同时要注意在经验推广和复制过程中,要以各自贸区自身禀赋为前提,依据各自贸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各自贸区之间的经验学习与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有机结合的自贸区建设有机系统,为进出口提供更高效的载体平台。

(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优化进口来源地的国际布局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实现进口渠道和来源的多元化。特朗普政府对华挑起中美贸易摩擦,尤其是对我国中兴、华为等通信行业采取技术封锁,给相关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中美贸易摩擦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既要主动扩大进口,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要素分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拓宽进口渠道,寻求多元化的进口来源,避免由于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而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为中国实现多元化进口来源,优化进口来源地国际布局提供了一种尝试和途径。“一带一路”是多边合作机制下的全球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注重营造公平公正的营销环境,完善多边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建设,提高通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降低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