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践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金融实践

中拉金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表于:2019-05-28 16:29 作者:admin

宋德勇  陶相飞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中国与拉美地区产业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发展迅速,金融合作基础扎实。2014年以来,中拉陆续达成了“1+3+6”合作框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双方同意将金融合作作为未来合作的重点。本文概述了中拉双方金融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中拉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6-19世纪期间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就通过中国-东南亚-拉美间的海上贸易线路抵达拉美地区,开启了中拉间的经贸合作。中国与拉美在产业结构上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广阔。2017年中拉进出口总额达2440亿美元,同比增长18.45%;截止至2017年底,中国对拉美地区累计非金融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在拉投资的中企超过2000家。中拉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加深。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同拉美国家达成了“1+3+6”合作框架,双方一致同意深化三大领域的合作,而金融作为三大领域之一,是两地区的合作重点。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首脑会议”上,中拉双方同意将拉美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将中拉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之中。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对深化中拉经贸合作、推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中拉经贸合作的关键。

一、中拉金融合作的现状

㈠合作空间不断增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总额增长了20多倍,贸易、投资与金融合作不断深入。2016年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新建项目投资为27亿美元,2017年为4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62.96%;2017年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总计达3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基础设施、机械、能源、矿产是双方投资重点;2017年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并购总额为177亿美元,仅在巴西的电力行业并购投资就达145亿美元。2018年巴拿马与中国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签署了大量金融、经贸、旅游等大量协议,双方在金融领域积极开展一系列合作;同年,巴拿马政府还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协议,将于2019年在中国发行熊猫债。此外,美洲开发银行气候债倡议组织与2018年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绿色熊猫债指南,为拉美地区的企业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行债券提供了指南。目前,中国与拉美国家各项金融共识不断达成,金融合作顺利推进,中拉开展金融合作的基础愈发扎实。

㈡中国对拉美贷款持续增加

中国对拉美地区贷款不断增加,与拉美地区本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中国对拉美政府的贷款达200亿美元以上,2017年中国对拉美政府的贷款为90亿美元,尽管增量有所下降,但中国对拉美地区的贷款余额依旧保持较高水平。2005-2017年中国对拉美地区提供的贷款已经超过1400亿美元,以委内瑞拉为例,至2018年止中国对委内瑞拉贷款余额仍有230亿美元,中国对拉美地区的贷款继续保持高位。除此之外,中资银行在拉美地区的业务也不断拓展。2015年中国分别在智利和阿根廷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并给予智利500亿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便利了中国与智利的贸易与投资。2005-2016年间,中国对拉美企业累计放款超过1410亿美元。截止至2017年,中行、建行、工行、交行已经在拉美地区设立了十几家分支机构,积极支持拉美地区的经济建设。2018年首钢秘鲁铁矿新区扩建项目竣工,工商银行对该项目提供了5.5亿美元融资支持。此外,中拉本币互换协议也不断签订,2013-2015年间中国累计与巴西、智利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达2130亿人民币;2017年7月18日,中国与阿根廷政府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为700亿人民币,协议期限为三年,用以支持双边经贸合作。

1 中国政策性银行对拉美国家贷款额(亿美元)


㈢中资基金在拉美的投资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拉美地区的金融合作,中国成立了数支合作基金,用以开拓拉美市场。2015年6月中国成立了中拉产能合作基金、中巴产能合作基金,其中中拉产能合作基金总规模达300亿美元,首期规模为100亿美元;中巴产能合作基金总规模为200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物流、基础设施、能源矿产、高科技、农业和制造业发展。2016年1月中国成立中拉合作基金,总规模为100亿美元,为拉美企业投融资提供便利。目前这些基金都已经开始了项目投放,如中拉产能合作基金为我国三峡集团收购巴西水电项目提供了6亿美元贷款,中拉合作基金为远大住工国际有限公司提供了5亿美元融资,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拉美市场扩张。自拉美地区加入“一带一路”以来,丝路基金也开始在拉美市场投资。除此之外,中国私募基金也在加大拉美市场的开拓力度。如2017年初创企业Bluesmart进行了A轮融资,中国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入了1200万美元;2018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对巴西数字支付公司StoneCo注入了1亿美元战略投资;2018年巴西的老牌风投企业Monashees募集了一笔1.5美元的基金,中国宜信集团是重要出资人。国内基金对拉美市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拉美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

㈣中资保险机构在拉美业务迅速扩大

根据中拉“1+3+6”合作框架,保险作为中拉金融合作的重点之一,业务增长迅速。由于中国与拉美地区距离遥远,中资金融机构对拉美地区不够了解,对拉美地区金融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市场。2017年1-9月,中国信保在拉美地区承保金额为169.5亿美元;2018年1-9月份中国信保在拉美地区承保金额为2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5.9%。中拉双方通过信保合作,有利支持了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活动。例如中国信保参与了圭亚那铝矾土海外投资项目,该项目保险金额0.37亿美元,为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发海外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风险保障。2016年受地震及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影响,我国某地震勘探企业遭遇厄瓜多尔业主拖欠巨额合同款。中国信保针对本案审理了超过6000余份单证,第一时间定损核赔,并于2017年底向中方企业支付赔款4400余万美元,帮助企业补偿了海外应收账款损失,有利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二、中拉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㈠金融合作水平不高

第一,目前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政治互信水平不高,限制了双方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例如巴西对深化中拉金融合作还存在疑虑,害怕中国动摇其在拉美地区的大国地位;墨西哥受困于美国的关系,也对中拉经贸合作存在戒心。以 “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尽管“资金融通”是倡议的重点,但绝大部分拉美国家还在观望状态,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热情不高,限制了中拉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开展。第二,尽管中拉双方一致同意将金融作为合作的重点,但中拉金融合作的水平不高。目前中拉双方金融合作主要以中国对拉美贷款为主,但2015年以来中国对拉美贷款不断减少,对项目的支持力度有限。虽然近年来中资银行在拉美地区的分支机构不断增加,但不少分支机构仅是办事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资企业或者是海外中国公民,对拉美本地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小。尽管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但协议金额较小,与双方的贸易规模严重不符;目前拉美国家中与中国仍有本币互换的国家只有阿根廷,而巴西和智利本币互换协议已经到期,缺乏后续安排。

㈡金融合作本地化程度不够

本地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内熟悉拉美金融市场的人才较少,对拉美市场企业并购及管理较为了解的人才不多,限制了中拉金融合作的开展。以语言为例,除了巴西和部分拉美地区之外,拉美其他地区通行西班牙语,而中国现有的精通西班牙语和金融的人才较为匮乏,导致中国在拉美开拓金融业务的时候主要通过西语翻译进行沟通,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活动范围。当前中资银行在拉美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资企业和海外中国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中资金融机构对当地市场的开拓有限。第二,中资金融机构对当地的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了解不足,投资的项目常常与当地法律法规出现冲突,致使项目容易受到暂停或搁置,增加了金融合作的风险。以阿根廷的圣克鲁斯水电站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47.14亿美元,85%的资金来自中资银行贷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环保评估,受到了阿根廷环保组织的起诉,2017年该项目因此被暂停近一年。

㈢投资的行业过于集中

从中拉金融合作的项目看,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产业过于集中,风险分散不足。目前中拉金融合作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巴西、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考虑到这些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政局更替频繁、政策波动较大,投资的项目过于集中、项目水平偏低会使得项目风险过高。由于能源、矿场、基建等领域的金融投资金额巨大、项目回收期长,拉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波动大,一旦经济出现低迷项目资金链容易断裂,金融合作风险偏大;另一方面,过度开展能源、矿产等方面的金融合作对拉美国家的经济贡献有限,与拉美国家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中拉金融合作的潜力不足,不利于双方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此外,过度投资能源、矿产等项目容易使国际社会误认为中国在拉美推行“新殖民主义”,不利于项目的开展。对比国际金融机构对拉美的贷款可以发现,国际金融机构对拉美贷款的60%集中在教育、医疗、环境以及公共行政领域,与我国在拉美的金融项目差异巨大,中国金融机构在拉美的投资方向亟待转变。

㈣拉美国家汇率波动较大

拉美国家汇率波动较大,容易对企业造成额外损失,不利于双方金融合作的开展。在金融对外合作中汇率扮演着关键角色,汇率的变动会极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汇率波动轻则给企业带来损失,重则引起经济波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扰乱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甚至影响企业正常退出该国市场。中拉金融合作中美元是主要中介,拉美国家汇率波动较大,本币对美元经常贬值,容易给中资金融机构带来额外损失。2018年上半年巴西雷亚尔贬值达28.6%,2018年全年阿根廷比索贬值了49%,而2018年委内瑞拉玻利瓦尔数次贬值超过100%,汇率波动极大。较大的汇率波动会导致拉美国家本币缩水严重,威胁中国在拉美地区贷款以及投资的安全,制约中拉金融合作的深入。

三、深化中拉金融合作的建议

㈠加强双方金融对话

第一,加强双方政治互信。我国应借助“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高中拉双方的政治互信水平,通过派遣更多官员、学者赴拉美宣讲,宣传中国“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消除拉美国家的疑虑,深化双方金融合作。第二,中拉双方应在“1+3+6”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加强金融对话。随着中拉双方经贸合作的推进、金融合作的深入,双方金融政策的外溢性会越来越强,因此应加强双方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对话与合作、加强双方信息沟通。第三,完善双方金融合作的政策体系,在货币清算、本币互换、债券发行、保险合作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双方合作渠道;此外,要加快“1+3+6”合作框架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融合,实现“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的有机统一。第四,中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拉美市场的开拓,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拉美本地企业放款,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拉美地区本地银行的合作,达到共同开拓拉美市场的目的。

㈡提高合作的本地化水平

中资金融机构还应尽快推进投融资业务的本地化水平,加快与拉美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中拉金融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员工金融专业知识、拉美语言、拉美法律、拉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第二,要积极利用当地的华人华侨资源,以当地华人华侨为纽带加强中拉金融合作,通过聘请当地华人华侨来加大对拉美金融市场的开拓。第三,要加强与当地机构的合作。由于当地机构对本地较为了解,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加强与当地税务、律所、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市场了解。第四,中资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与多边金融机构合作。由于当地金融机构成立时间长,对本地市场较为了解、机构设置较为成熟、合理,可以通过与当地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政府监管等机构合作,提高中拉金融合作的水平。

㈢拓宽投资领域

中资金融机构应降低对能源、矿产的投资比例,增加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拉美地区除了传统的能源、矿产领域之外,其他行业融资需求巨大,金融合作空间广阔。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布的《为2030年拉美地区可持续发展融资:来自资源调动的挑战》报告曾做过统计,拉美地区要实现2030年可持续增长目标,在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环保等领域共计需要融资30000~140000亿美元。其中,仅基础设施(非能源类)就需要8000~70000亿美元,占总资金需求一半左右。因此,中拉双方应根据“1+3+6”的合作框架,贯彻六大领域的合作,积极拓展投资领域,加大对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领域投资的支持力度,提高双方金融合作的项目水准。

㈣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第一,提高风险控制标准。中拉金融合作中可以提高人民币的交易比例,减少美元使用比例;在双方的金融合作中还可以采用减少币种错配的缓释措施,适当增加当地货币计价的负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实行实物交割的方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如中资银行对委内瑞拉的贷款就是很好的合作方式,中资银行给委内瑞拉提供贷款,委内瑞拉向中资银行提供石油。第二,引入更多金融工具。中拉双方可以在合作中引入期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工具,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提高投资的安全性。第三,加强市场调研。中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公开信息、委托咨询、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社会文化等信息,选择合适时机开展金融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