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服务贸易

中国对俄罗斯氨基酸饲料出口的影响因素及合作

发表于:2019-04-28 15:26 作者:admin

冯晨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摘要:目前中国对俄罗斯氨基酸饲料出口主要受到俄罗斯饲料进口政策、俄罗斯非关税壁垒专业从事氨基酸饲料国际贸易的人才、氨基酸饲料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未来中俄两国在氨基酸饲料贸易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本文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氨基酸饲料出口现状,探讨了当前影响我国对俄罗斯氨基酸饲料出口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机遇下未来中俄氨基酸饲料贸易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氨基酸是一种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氨基酸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农业饲料。中国是氨基酸饲料的出口大国,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氨基酸饲料出口国。然而,近年来随着俄罗斯也投资建立氨基酸生产基地,中国对俄罗斯氨基酸饲料出口未来可能大幅度减少。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中俄两国在饲料贸易方面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因此,探讨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机遇下中国对俄罗斯氨基酸饲料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未来的合作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对俄罗斯氨基酸出口现状

根据全球知名的饲料行业巨头奥特奇公司发布的2018年全球饲料产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世界范围内饲料产量已经超过10亿吨,实际产量为10.7亿吨,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实际增长幅度达到2.57%,其中以生猪、肉鸡和奶牛养殖为代表的饲料产量增加较为显著。事实上,2012年至2017年期间,饲料产业整体增长幅度达到了13%,年均增幅为2.49%。中国氨基酸生产与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工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名列前茅。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氨基酸行业在2017年总产量规模已经突破480万吨,此外,大宗氨基酸产品谷氨酸及其盐年产突破290万吨,其在全球总产量的份额已经超过70%。当前全球饲料产量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氨基酸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目前,我国氨基酸出口主要面向欧亚以及美洲地区。2017年我国氨基酸总出口量超过60万吨,其中赖氨酸出口量 37.2万吨,占氨基酸生产总量的62.3%。相比较其它氨基酸产品,俄罗斯主要从我国进口赖氨酸产品,图120162017年中国赖氨酸的出口国家,从图1可知2017年我国赖氨酸出口量对多个主要国家实现了增长,其中俄罗斯是我国赖氨酸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一)俄罗斯饲料进口方面的政策转变

    近年来,俄罗斯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复合饲料市场。2017年俄罗斯复合饲料产量达到2750万吨,与2016年相比,其增长幅度为5.2%,与2010年相比,其增长幅度高达62.9%。据最新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俄罗斯复合饲料产量达到1420万吨,每月产量规模约为240万吨,其中5月是产量最多,该月产量达到250万吨。近年来,俄罗斯加大了对氨基酸生产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对俄罗斯的氨基酸饲料出口。201710月,俄罗斯联邦兽医与植物卫生监督局发布公告,决定收缩赖氨酸进口规模,在这一政策影响下,我国六家耐氨酸生产企业暂停对俄赖氨酸出口业务,导致氨基酸饲料出口量明显下降。2017年第四季度,其出口量降幅达到7成。截止2017年底,俄罗斯AminoSib公司30000吨赖氨酸硫酸盐工厂正式投产,其产出量能够满足全俄40%的需求量。据该工厂管理人员介绍,在持续现有生产规模以及后续扩产计划的带动下,俄罗斯对中国进口依赖将进一步降低。

 (二)俄罗斯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加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土地资源是俄罗斯的最大优势,但其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长期以来,俄罗斯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本国饲料产量与国内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所以,俄罗斯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饲料,特别是对赖氨酸的进口需求更加巨大。因此为了减少对国外饲料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开始投入大量资源加大对加工基地的建设力度,采取新增贸易条件限制国外饲料的进口,这一系列贸易壁垒措施给中俄饲料贸易带来消极影响。为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俄罗斯降低了关税水平以及清除了部分非关税贸易壁垒,然而由于中国对俄氨基酸贸易量大幅提升,俄罗斯开始进一步限制中国饲料产品的进口,通过采取新设商品检验检疫条件以及新增包装检验条款,提高中俄饲料贸易门槛,俄罗斯借助以上贸易壁垒打乱了原有公平有序的中俄双边贸易秩序,给中俄建立长期的贸易合作机制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三)专业从事氨基酸饲料国际贸易的人才缺乏且易流失

推动中俄饲料贸易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因素以及人才管理机制。需要注意的是,中俄饲料贸易需要高度专业化人才,既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操作流程,又对全球饲料生产与流通具有丰富经验。另外由于饲料贸易涉及基地建设与后期维护,因此对接饲料贸易过程中,还应引导建筑人才参与饲料贸易各个环节,以随时跟进建筑项目的实施情况,意味着在中俄饲料贸易中增强各个要素的流动性,才能稳步推进贸易合作。 据相关资料显示,过去14年间,将饲料生产作为主要劳动内容的从业者流失严重,特别是2010年以来,两国从事农业、林业以及渔业的劳动力总数长期处于下滑状态,中国2010年和2018年农业劳动力规模分别为27931万人和16459万人,同期,俄罗斯2010年和2018年农业劳动力规模分别为540万人和345万人,见表1。从表1可知,两国从事农、林、渔业相关的劳动力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个饲料生产与加工领域专业化人才的定向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与西方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相比,中国在氨基酸饲料生产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明显劣势,特别是饲料贸易人才培养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集中体现在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等,此外,学校与单位无法提供学生较为成熟的实践平台。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缺乏就业引导,优秀人才相继转行甚至流失,导致双边氨基酸饲料贸易缺乏持续性的人才智力支撑,由此可见,一旦优秀人才出现断层,会给中俄氨基酸贸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外贸企业发展困境。

1 2010-2018年中俄农、林、渔业就业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中国

27931

26594

25770

24170

22790

20156

18953

17596

16459

俄罗斯

540

545

524

500

481

456

416

376

345


(四)我国氨基酸饲料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氨基酸生产量与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氨基酸饲料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氨基酸饲料企业规模普遍较少,导致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生产设备老旧,并未注重创新生产工艺,因此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较弱,这意味着当前我国氨基酸饲料加工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2017年我国氨基酸饲料加工企业总体规模超过8000家,年产量达到480万吨,因此单个企业产量不足600吨。同年,美国氨基酸产量规模达到1500万吨,这一产量由2000余家企业共同创造,单个企业年均产量达到7500吨,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生产能力差距明显。此外,国内氨基酸饲料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导致企业与企业进行价格战,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甚至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形,因此当前我国氨基酸饲料企业发展较为粗放,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三、中俄氨基酸饲料贸易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住“一带一路”,加强中俄饲料生产的共建与合作

面对俄罗斯在饲料生产进口政策态度方面的转变,我们要利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与俄罗斯在饲料生产、贸易方面的合作共建。具体来说: 第一,共建氨基酸饲料生产加工基地。在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的政策环境下,龙江陆海丝绸之路是中俄东部铁路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该项目能够减少之间的饲料产品运输周期,有效增加货物运载能力,建成之后,俄罗斯可利用龙江陆海丝绸之路扩大氨基酸饲料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第二,利用中俄边境自贸区促进氨基酸饲料贸易发展。应积极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氨基酸饲料贸易具有诸多有利因素,例如由于两国相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成本,方便两国在贸易框架下提高氨基酸饲料生产技术水平,减少贸易摩擦,为推动两国双边贸易合作减少阻碍。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双边贸易区建设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饲料产品贸易新形势,培养国际贸易发展新动能。

 (二)提升产品生产及包装技术,突破非关税贸易壁垒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俄罗斯未履行入世承诺,对原产于中国的氨基酸饲料产品的关税给予减免措施,随着关税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中国氨基酸饲料产品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给本国同类产品造成了冲击。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合作日益深入,针对俄罗斯市场的氨基酸出口量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为了摆脱对中国氨基酸产品进口的依赖,俄罗斯一方面加大本国氨基酸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也加大对产自中国的氨基酸饲料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主要涵盖生产质量和包装规格等内容。这类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高度隐蔽性特点,给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极其不利影响,因此针对这一情形,中国氨基酸饲料生产企业应全面提高质量检测标准。中国应大力推广并普及新型氨基酸分离精制技术,氨基酸饲料产品的分离工序与提纯工序作为两项重要内容,其成本占比高达50%。新型氨基酸分离精制技术相比,传统分离工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结晶,沉淀以及离子交换等,整个工序虽然容易操作,但无法准确把握精度,现阶段,我国氨基酸饲料产品的提取率并不理想,整体提取操作会向环境排放一定污染物,因此应用与普及新型氨基酸分离精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外相关企业已经广泛使用这一新型技术,例如膜分离、连续闪发结晶以及工业色谱等,此外多效浓缩结晶以及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也相对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拓展,新型氨基酸分离精制技术显著提高了对蒸汽以及蒸发水的利用率。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应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氨基酸分离精制技术,增加氨基酸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需要对现有产品包装制度进行升级,加强产品包装溯源机制建设,以高于俄罗斯的质量标准有效规避贸易壁垒,进而提升我国在氨基酸贸易中的话语权。

(三)培养对俄饲料贸易复合型人才,共建人才培养实验室

从前文分析可知,中俄两国饲料贸易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较大,然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却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现阶段,从事涉农对俄饲料贸易的人员往往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整体专业素养偏低,无法通过实地考察合理评估基地建设存在的短板。此外,目前,对俄饲料贸易人才来源相对短缺,国内高校普遍设置通用性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对俄贸易专业的高校较少。由此可见,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对贸易人才的培养进行分别,可将贸易人才划分为两大类即科研管理型人才以及技术实操性人才。首先,涉农高校以及国际对外贸易类院校应新增对俄专业,面向俄语生源招收大学生,实行双语教育,应结合对俄贸易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课和选修课设置。其次,在邻近俄罗斯的地区,例如东北,设置饲料贸易专业,加大对贸易报关类人才的培养力度。

另外,还需注重操作性人才的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目前中国理论性人才广泛从事与饲料生产以及基地建设等相关领域,对实际岗位的贡献度较为有限,因此为了提升中俄贸易质量,推动饲料生产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应优化中俄饲料贸易专业设置,将实践能力培养置于理论学习同等地位,并创设相应的实训场景,加大对实训平台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理论知识结果。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应构建相应的基地内部运营实验室,真实模拟贸易基地各项操作流程,让学生熟悉基地内部运作机制。同时还可在赤塔中心设置技术研发机构,为中俄基地建设给予技术支撑,同时还为专业人才培训提供技术开发平台,全面提升对俄氨基酸饲料贸易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效性。

(四)加快国内氨基酸饲料产业组织化与规模化发展

氨基酸饲料产业是一门跨行业、多科学且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的产业。今后,我们应加快氨基酸饲料产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氨基酸饲料产业发展水平。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可以将氨基酸饲料产业与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关联,把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氨基酸饲料加工业的企业组织起来,联合到产业链系统内,形成“小生产,大群体”的经营格局完整的“产业链”格局,成为一个综合体系, 实现规模化产出,提高饲料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共同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