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论坛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国际商务论坛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转型探讨

发表于:2019-04-28 15:19 作者:admin

朱华友  李涵  吴樟华   浙江师范大学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型全球化理念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地区国际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义乌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标识性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方式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目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居主导地位。但是用新型全球化理念来审视义乌对外贸易方式,其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明显,表现为便利化程度不足、包容性不够、共赢理念有待于提升等。因此,义乌市要主动融合新型全球化的理念,抓住国家扩大开放的新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维互通,从多个方面推进对外贸易方式转型,促进国际贸易地位和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义乌凭借专业市场和工贸联动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展迅速,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外向度逐年增长,对外贸易被看作其地区经济增长的“生命线”。2011年,义乌市获批开展国际贸易改革工作,成为全国第一家试点,开始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有力地推进义乌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在传统全球化过程中,义乌市对外贸易仍然存在诸多结构性的问题,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影响到义乌市对外贸易的全面提升。我国新型全球化的提出,给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转型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新型全球化要求各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合力消除因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和综合实力等不同带来的分配不公现象,在经济活动中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交往原则。与传统全球化相比,新型全球化在合作基础、主要理念、突出形式、最终目标的界定上进行继承和革新。义乌市作为我国扩大开放前沿的一个先发性区域,如何嵌入新型全球化理念,寻求对外贸易方式转型的路径,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并提升其国内外影响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的现状特征

       (一)基于贸易性质划分的对外贸易方式特征

根据贸易性质划分,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一般贸易是指本国企业通过搜集国内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出口国外或进口国外企业成品的贸易模式;加工贸易是原材料从国外获取、产品销往国外的贸易模式;“市场采购”贸易是在指定的市场交易区,从联网备案的经营户手中采购商品,然后从特定口岸办理便利通关手续的特殊贸易方式。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以前,义乌市以一般贸易为主,各年占比均超过94.0%,2012年以后一般贸易显著下降,从2012年的43.6%下降到2016年的15.6%。加工贸易额长期占比小,2011年以前各年占比均在4%左右,2012年显著下降,从2012年的1.7%下降到2017年的0.4%。2011年义乌市在全国首先开展“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2012年便成效显著,对外贸易总额超过传统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和,成为义乌市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2012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为49.2亿美元,占比54.6%,此后连年快速增加,出口占比从2012年的54.6%增加到2016年的84.1%。至2017年,一般贸易出口额略有回升,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占比微调至82.2%。

表1 义乌市2009-2017年三种主要贸易方式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情况表

年份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市场采购贸易

总额(亿美元)

占比

总额(亿美元)

占比

总额(亿美元)

占比

2009

20.1

94.2%

1

4.7%

0

0

2010

27.6

95.6%

1.1

3.9%

0

0

2011

34.3

95.4%

1.4

4.0%

0

0

2012

39.3

43.6%

1.5

1.7%

49.2

54.6%

2013

46.7

25.1%

1.8

1.0%

133.6

71.8%

2014

57.3

24.2%

1.9

0.8%

177.8

75.0%

2015

53.3

15.7%

1.4

0.4%

283.9

83.8%

2016

51.6

15.6%

1.0

0.3%

278.7

84.1%

2017

59.5

17.4%

1.3

0.4%

280.5

82.2%


(二)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的对外贸易方式特征

义乌市在多年的对外贸易中以出口为主,贸易顺差较大。如表2所示,义乌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对外贸易总额持续上升,出口额也持续上升,出口额在贸易总额中占有绝对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2012年以后更是保持在96%以上,2015年高达99.0%。进口额持续增加,但进口量小,2011年以前大约占进出口总额的8%左右。2011年以后,受国家贸易综合改革政策的影响,义乌对外贸易出口额增幅加大,2012年增幅一度达到136.6%,使得进口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下降,2016年只有约1.2%,几乎可忽略不计。2017年,义乌市积极发展进口贸易,进口贸易占比有所增长。

表2  2007-2017年义乌市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出口/进出口总额

2007

18.3

16.7

1.5

91.3%

2008

20.8

19.1

1.7

91.6%

2009

23.5

21.3

2.2

90.7%

2010

31.2

28.6

2.6

91.7%

2011

39.5

36.0

3.5

91.1%

2012

93.5

90.1

3.4

96.3%

2013

186.2

182.2

4.0

97.9%

2014

241.9

237.1

4.8

98.8%

2015

342.2

338.6

3.6

99.0%

2016

335.7

331.5

4.2

98.8%

2017

346.5

341.3

5.2

95.5%


(三)基于贸易中间商参与的对外贸易方式特征

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历经直接型一般贸易和代理型国际贸易发展阶段,正在向更为成熟和制度化的分销型“市场采购”贸易和新的嵌入型跨境电商贸易演进。1996年以前,义乌市以直接型一般贸易为主。由于国际贸易体系尚不健全,包括外贸公司和国际货运公司在内的国际贸易服务组织缺乏,货物转运、仓储调度、市场营销等流程都需要外贸企业自己完成。1996年以后,义乌市以代理型国际贸易为主。外国采购商主动来义乌市场考察,并在本地代理商的帮助下完成看样、选购、下单、物流等过程,出口企业将一部分业务剥离给中间代理商。2002年以后,义乌代理型国际贸易方式升级,进入分销型国际贸易发展阶段,并于2011年开始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大大地促进义乌对外贸易发展。2014年,义乌市出现新的嵌入型国际贸易方式,开始发展跨境电商贸易并且态势良好。跨境电商贸易方式使得中间商从有形的地理空间嵌入虚实结合的贸易价值共同网络,向贸易方式的虚拟化和贸易空间的可拓展化发展。

(四)基于贸易商品内容划分的对外贸易方式特征

基于贸易商品内容划分,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是以实物形态进行交易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是指为境外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2013年,义乌市首次开展服务贸易统计,服务贸易总额为8.0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15%。到2015年,服务贸易总额为14.4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05%。近年来货物贸易占比维持在95%以上,服务贸易占比较小,但两者总量均在快速增长。货物贸易中,主要以低端商品为主;而服务贸易则以传统的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为主导。服务贸易发展较为滞后,高附加值的新兴领域服务贸易尚处于摸索阶段,整个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体系有待建设与完善。

三、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义乌市对外贸易方式的问题

(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便利化不足

义乌市现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较传统贸易方式已经具有较大程度的改观,但业务操作上仍然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1、在海关通关环节上,联网信息平台的数据录入工作比较繁琐。为了保证监管可控,外商的身份证明、原始交易单据等信息都需要上传,平台操作时间和人力成本大大增加2、在税收环节上,目前免税政策的受益群体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商家,而商家申请条件中明确须在义乌市工商登记注册。对于外地注册商家的便利措施,政策上还存在空白区域。3、在关联设施建设方面,境外采购商对仓储设施的需求较大,出于土地成本的原因此类供需上还存在着较大差额。

(二)义乌进出口贸易差过大

义乌市对外贸易进口额不高,且占总贸易额的比例非常小,且持续走低。2007年义乌市进口额占比是8.7%,到2016年只有1.2%。即使是2017年重视进口的情况下,进口贸易占比仍不足5%。对于一个区域而言,保持内外贸水平处于合理的区间,不仅是优化贸易结构、保持持续繁荣的需要,也是改变其市场定位、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义乌的进出口贸易额度差距过大造成他国的贸易逆差,容易引起贸易国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经济合作框架的推进,也不利于义乌开放水平的提升。

(三)义乌货物贸易出口商品具有低端化现象

义乌出口商品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较少,占比均不足1%。因义乌出口商品种类较为固定,以近半年(2018年1-6月份)最新数据为例,主要特点表现为:出口额最高的是家居生活日用户品类,为7.5亿美元,其次是玩具、餐厨用具等;出口商品排名前十中出口额最低的是包类,为2.32亿美元。整体来看,义乌出口的商品中多以人力和产业规模取胜,高新技术产品占比极低,生产商品技术门槛不高。对义乌自身而言,生产技术要求低会加剧内部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区域产业升级。对贸易对象而言,一方面使得其他国家给义乌产品贴上“低质廉价”的标签,另一方面,大批量、多批次向国外输送技术含量低的商品,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剩余产能,不利于义乌市场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一些国家对义乌出口的产品苛责,甚至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不利于义乌和贸易国家或地区的包容性发展。

(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协调问题复杂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义乌市对外贸易带来更多的空间,特别是在对中亚五国的出口上。如表3所示,2013年义乌市出口中亚五国的小商品价值为6723万美元,同比增长50.9%。2014年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影响,义乌出口中亚五国的小商品总值达到11860万美元,同比增长76.4%。2016年义乌出口中亚五国的商品值下降,原因可能是对中亚五国的市场情况把握不够,2017年下降情况有所缓解。

表3 义乌市2009-2016年对中亚五国出口统计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出口总额(万美元)

1210

1502

2713

4456

6723

11860

14611

11057

12311

增长率

6.2%

24.1%

80.6%

64.2%

50.9%

76.4%

23.2%

-24.3%

11.3%


在“一带一路”沿线,“义新欧”中欧班列逐渐成为义乌对外贸易的主要陆上大通道。从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由民营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除了考虑自身运营管理环节成本以外,还面临诸多问题:1、过境协调复杂。义乌至马德里的中欧班列途径9个国家,沿线国家有不同的通关政策,手续较为繁琐、等待时间延长;2、基础设施口径不一。基于历史遗留的国家安全考量,俄罗斯及中亚国家仍采用宽于国际标准的轨距。铁道接驳问题有待于各国协商一致达成共识;3、各国的需求不同。在贸易过程中,由于各国的经济需求和社会不同,包括价值观念也不一样,容易产生贸易波动和贸易纠纷,需要在充分了解各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协调,实现对外贸易共同治理。

四、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义乌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型方向

(一)从“市场采购”贸易向“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转型

义乌电商发展较早,依托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义乌购”,用线上虚拟商铺服务线下实体市场,将贸易双方交易数据电子化,保证交易的可信度。但是“义乌购”运营模式不够友好且流量转化有限,表现为市场经营户的认可度不够、成交量不明显、平台运营投入不足等,使得“义乌购”逐渐沦为线下采购商的搜索工具和导航工具,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虽然2012年以来,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逐年增长,但是义乌跨境电商发展之路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首先要着力构建互联网外贸大数据平台。通过打造闭环系统,让经营户专注于生产和供货,与采购商完成交易沟通后转给服务商进行外贸服务,整个流程均在同一个平台运行。通过交易量带动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过程中又能沉淀大量数据,数据挖掘工作为交易增长提供方向,形成不断增强的正向反馈机制。其次要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引导机制。目前义乌市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电商发展扶持政策和补助办法,民间培训机构和校企联合机构活跃,电商运营基础性人才短板将得到有效缓解,但是高级电商人才仍然十分短缺,需要脚踏实地做好高级电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第三,义乌要摆脱地方思维,树立对外贸易的全球视野,优化区位条件,拓展地理空间,在提升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提升义乌的国际影响力。

(二)从以出口贸易为主向进出口贸易均衡化转型

义乌市对外贸易要实现出口和进口的均衡化,需要加大进口力度,改变出口占贸易总额绝对比重的地位,通过进出口贸易的互动,实现义乌和沿线贸易国家的共同发展。1、随着国际贸易改革工作的继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由出口推广到进口也具备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义乌应积极进行市场采购进口贸易机制试点。2、西班牙马德里地区通过与义乌的贸易联动,逐步成长为欧洲日用小商品中心。义乌下一步应继续加快海外仓和物流中心建设,孵化包括捷克站在内的欧洲国际营销平台,为进口贸易发展助力。3、加大对培育进口平台的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引导进口企业发展分销商,做好进口商品展示平台。

(三)从低端化的货物贸易向高端化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转型

在货物贸易方面,义乌市要改变低端产品出口的形象,增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提升义乌在国际上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不仅有利于增强自身出口实力,还能减少与出口对象的直接竞争,实现共同发展。转型主要举措有:1、提升义乌企业的生产技术,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加快产品生产向智能化、节能化发展;2、考虑贸易国的产品需求,调整销售策略,增加文化附加值;3、树立品牌意识,搭建展会平台,继续对接国际商品博览会,吸引海外资金回流。将传统的加工制造中间环节向两端拓展,向上打通研发设计的障碍,向下延伸品牌营销环节。在服务贸易方面,义乌市要注意发挥境内外客商集聚的优势,引导国际教育、医疗服务等行业的出口,引导国内外优秀文化团体来义乌演出,发展进口娱乐服务贸易。同时,充分借助义乌市跨境电商和智慧物流的已有成果,发展“互联网+服务贸易”,促成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格局。

(四)从障碍型贸易向便利化贸易转型

贸易环节的缺陷对义乌市对外贸易效率产生不小的影响,一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缺陷,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差异,三是义乌本身在区位和发展空间上的不足。因此,义乌市贸易转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优化出口贸易流程。义乌试点在通关政策、税收政策和检验检疫流程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幅度地提高商品出口效率。但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参与主体结构复杂、线上线下交易混乱等诸多因素交织,外贸流程还需要继续优化。义乌应该对高频次通关企业开展背景调查、风险预估和诚信量化工作,建立负面清单和分层级监管模式,减少信用可靠的对象非必要信息的申报工作量,进一步关注免税政策受益群体覆盖工作,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外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相通。义乌拥有“义新欧”中欧班列作为西进大通道,应加强通道沿线的海外仓建设、物流节点建设,推动各国协商解决铁道接驳难题,扩大口岸与站点规模以拓宽运力,保障日益增长的外贸运输不受基础设施掣肘。三是与舟山自贸区建设联动。义乌处于浙江腹地,其区位不占任何优势。随着后续甬金铁路的开通,义乌发出的货物直通宁波舟山港,正好可以承接舟山自贸区对内陆经济的辐射作用,而且义乌的小商品贸易与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互补,在航运、产业协调等方面可以享受到溢出效应。随着海关新一代安全智能锁的应用,锁闭集装箱门并全程跟踪监控有了技术支撑,货物的流转速度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转关转检的流程,有效保障义乌陆港和舟山海港的对接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