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服务贸易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风险及发展策略

发表于:2019-03-28 15:02 作者:admin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促进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战略。服务贸易是衡量国家、地区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支撑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金融服务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对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

      “一带一路”源于2013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2015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议。其中“贸易畅通”是国家间经济交流的基础,资源通过贸易在不同市场间进行高效配置。因此,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核心内容。随着全球范围内服务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金融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竞争焦点。金融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境外消费、跨境交付、境外投资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贸易类型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尽管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提升,但长期处于出口逆差状态,在金融服务贸易的构成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因此,加快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极具现实意义。

  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加强,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消除金融贸易壁垒,以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贸易合作。20187月,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金融服务平台正式签约,这标志着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对示范园建设金融服务平台的大力支持,有助于示范园申请包括资产管理、储蓄信贷、基金投资、信托保险在内的全金融牌照,为当地的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2016年,中国银行在文莱设立分行,成为文莱境内的第一家中资银行,标志着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国金融服务的出口。除此之外,中国和刚果合作建设的中刚非洲银行成立两年多来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也推动了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由于“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投资力度加大,各个国家、地区以及不同产业间的金融合作深化,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自1997年到2017年这十年来,我国的金额服务进出口额从3.5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2014年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更是超过百亿美元,实现了高水平的跨越(如图1所示)。近几年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尽管如此,金融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2017年该比例不到1%,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金融服务对各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优化服务贸易中金融服务贸易的结构是促进其他类型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1 1997-2017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及占服务贸易总额比例

  (二)  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缩小,结构不平衡现象得到改善

                表1 2001-2017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金融服务

 

 

保险服务

 

总进出口差额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2001

0.99

0.77

0.22

2

27

-25

-24.78

2003

1.52

2.33

-0.81

3

45

-42

-42.81

2005

1

1

0

5

72

-67

-67

2007

2

5

-3

9

106

-97

-100

2009

4

7

-3

16

113

-97

-100

2011

8

7

1

30

197

-167

-166

2012

19

19

0

33

206

-173

-173

2013

34

29

5

40

221

-181

-176

2014

46

55

-9

46

225

-179

-188

2015

22

26

-4

50

80

-30

-34

2016

32

20

12

41

129

-88

-76

2017

37

16

21

40

104

-64

-43


  根据国家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口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逐渐减少的转变,而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不断增加,进出口差额不断缩小(如表1所示)。这说明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质量和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努力赶超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水平。在个别年份,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已经超过进口额,进出口地位发生反转。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在高速发展后国际竞争力提高,逐步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金融服务的逆差主要来源于保险服务,并且保险服务的贸易总额在金融服务贸易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投资建设对保险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伴随着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攀升,来自汇兑损失、政治动荡以及破产欠款等方面的损失也随之提高,因此配套的金融保险服务必不可少。由于中国进入全球金融市场时间较晚,在涉及国际贸易保险服务方面经验欠缺,业务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境外保险服务。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保险服务实力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空间得以扩展,金融服务贸易逆差和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也在不断改善。

  (三)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金融业是促进资本等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部门,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发展战略、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金融业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面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金融服务贸易主要由欧洲主导,亚洲次之。欧洲地区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金融服务贸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亚洲各国中,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是主要的金融贸易出口国。与此同时,中亚、非洲等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以及政府监管的差异,金融服务贸易水平较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贯穿亚欧大陆,其中不乏金融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会造成金融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分配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地区间金融服务贸易差距。目前中国主要与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沿线国家展开贸易,与其他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较弱,这会强化区域内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平衡,提高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难度。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金融资源以及投资机会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进一步造成地区间对外金融服务贸易水平的差距。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潜在风险

  (一)  合作成员国政治不确定性风险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可忽视,其中政治风险伴随对外贸易全过程。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或与他国间的政治关系发生变化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广,覆盖亚非欧三大洲,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不仅有政治经济体制良好的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激烈、地缘政治关系复杂的落后国家。这些国家动荡的局势会给贸易带来极高的风险。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服务贸易多围绕基础设施项目展开。通过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条件,获得大型建设项目的主导权。但这些项目往往具有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高等特点,等到项目稳定盈利需要等待较长的过程。如果项目开展期间正好碰上政治变动等事件则项目前景未卜,就算后期能够实现稳定盈利的项目也存在被东道国政府收归国有的风险。除此之外,原本商定的协议由于政治因素在签署前夕被合作国单方面喊停的现象也存在,例如英国核电工程协议。这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使得项目前期投入的大量精力、物力、财力白费,给相关方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政治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走出去”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二)  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且分布不平衡

宏观上,金融体系主要起到为资本配置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各国建立更为深入的贸易往来关系,这要求对由货币兑换及汇率变动而产生风险的管控能力提高。在对外开放初期,我国积极引进外资,但国内金融机构很少走出国门拓展境外市场,因此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经验相对欠缺。在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进入世界金融市场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这对于我国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挑战。与世界市场中的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快对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清算结算、货币兑换、市场定价等机制。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布局不断扩大,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银行业为例,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海外并购,设立境外机构等。截至2017年末,已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8个一级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多达近2700个,提供贷款逾2千多亿美元,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尽管如此,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多分布在东南亚、西亚等相对发达地区,呈现空间上的分配不平衡现象,无法满足沿线各个国家的需求。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加快脚步,完善机构布局,积极扩大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覆盖区域。

  (三)  汇率及外汇管制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自汇率的风险是我国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任何形式的国家间金融服务贸易都伴随着资本跨境流动,而资本跨境流动则与汇率息息相关。国际形势和格局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当一国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在其境内开展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汇率波动轻则影响到汇兑后的损益,重则导致一国经济秩序的稳定,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在该国的正常运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人民币实现直接交易的国家仅有8个。其余国家在与中国进行金融服务贸易结算时均要以美元为中介,而这些相关货币与美元间的汇率波动率年均超过10%。某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可能存在较高的贬值风险,从而对我国的金融贸易结算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外汇管制问题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开展金融服务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沿线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对外汇存在严格的管制,这会增加货币兑换的审批时间,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一)  优化“一带一路”区域金融服务贸易环境,拓展金融领域合作机会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区域广,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单纯凭借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很难获取竞争优势,政府应在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上发挥重要辅助作用。为了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增强我国金融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贸易环境。进口国的金融自由度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开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基于“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和发展共识,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积极开展政府间外交,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谈判、协商获得更多的贸易优惠条件,降低合作国的贸易限制。除此之外,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合作,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助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金融机构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境内金融机构拓展海外市场,以逐步实现在岸金融向跨境金融的延伸。例如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丝路基金等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作用,扩大整体金融机构的境外贸易参与力度。

  (二)  健全完善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应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面临的潜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政治环境差异较大,由汇率变动、政局动荡而带来的金融不确定性不可忽视,因此开展金融服务贸易的风险较高,这对我国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审慎地使用金融工具,对资产组合进行合理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服务风险。除此之外,事先对合作国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提高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效率,加强金融行业内部沟通,防范金融机构在境外的合规风险。中国金融监督机构的监管制度也需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而不断完善。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接轨,这对中国金融行业的监管制度也提出了新要求。在不断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与国际监管体系靠齐的同时,也应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适度调整。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意识,主动维持金融市场秩序和安全。

  (三)  加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贸易人才储备

就目前形势而言,国内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专业人才队伍还显薄弱。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应实现从货物开放到人才开放的观念升级,加大对金融人才的重视和开放,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创建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制,推动国内金融领域人才在知识、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接轨。金融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的本质是金融技术的竞争,而金融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回归到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人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国的金融服务竞争力。因此,想要长期保证我国的金融服务竞争力,对于金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只有金融专业的人才素质得到提升,我国金融行业才能有长足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结合“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完善的高端金融人才管理机制,为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建立“一带一路”区域高水平金融人才交流机制,将国际人才引入国内,鼓励人才流动,打造一支适应全球化金融步伐的高端金融服务贸易人才队伍。

  (四)  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推动金融服务贸易新兴业态发展

互联网金融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互通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也与我国“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标相契合。伴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领域合作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上交易业态提供了牢固的技术支撑,简化了传统交易环节,提升了交易效率。依托于大数据、物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技术,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服务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我国应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国内产业结构特征,加大对“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探索和开发,挖掘“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服务贸易机会,加大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涉及范围,加快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由于我国进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时间较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欠缺经验。再加上跨境金融服务贸易体制的不完善,进一步限制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开展。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可以弥补我国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借助“一带一路”的宏伟背景,我国应尽快实现金融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中国在金融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和整体规模,推动我国向金融服务贸易强国转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