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市场

您的位置是:首页>外贸进出口业务>国内外市场

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提升路径

发表于:2018-05-24 17:19 作者:admin

任媛媛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摘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 进出口额回稳向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传统重点市场出口趋稳向好,新兴市场出口大面积恢复增长;但跨国供应链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出口风险管理能力需再加强,应诉能力需再提高,企业把握国际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能力需强化。未来应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加强国际沟通交流和推进多边合作机制建设, 强化纺织服装生产的生态意识,并借力“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产能合作与贸易合理化布局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借力“十三五”规划实施,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出现了逐步扭转出口额连续下降的局面,开始进入了全行业快速发展和贸易格局深刻的调整的阶段。纺织服装领域的一些骨干企业开始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积极优化完善进出口格局。在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提升也遭遇比较严峻的贸易摩擦,对纺织服装业进出口的企稳回升带来风险,增加了不确定性。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纺织服装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可以为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提供重要启示。

一.  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的现状及特征

(一)进出口额回稳向好,出口主体结构逐步优化

2017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额在连续两年双降之后出现回暖趋势,根据中纺进出口商会统计,2017年全年纺织品服务贸易额29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在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41044.8亿美元中占比7.1%;其中,进口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出口2686亿美元,同比增长0.8%,在同年货物出口总值22634.9亿美元中占比11.9%,实现贸易顺差2440.5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81季度,在全国出口重点商品中,纺织面纱、织物及制品出口额258.6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230.1亿美元上涨12.4%,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315.9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的313.8亿美元增长0.7%,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了2017年以来的上涨势头。另外,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7年底,我国登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数量约9.9万多家,民营企业约8.1万家,占比81.7%;在2686亿美元的总出口额中,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额占比分别为10.6%19.4%69.8%8万多家民营纺织服装企业成为出口增长的关键动力。而且,在总登记企业数量中占比仅仅0.7%、出口金额超过0.5亿美元的大型出口企业,其出口额在当年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却超过30%,出口企业大且强的特征逐步形成,这些反映出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格局正逐步进入新的阶段。

(二)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但出口增长仍依赖出口数量增长

经过近几年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竞争力有所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也有所改善。在重点出口商品的统计中,2017年纺纱、织物、制成品及相关产品累计出口1092.2亿美元,同比增长4.4%,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1574.9亿美元,同比下降0.4%20181-3月,纺纱、织物、制成品及相关产品累计出口25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315.9亿美元,同比增长0.7%,反映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的逐步优化调整。从纺织服装出口的商品大类来看,纺织品包含的纱线、面料和制成品三大类,同比增长分别为7.8%4.1%3.5%,面料和制成品在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中占比36.8%,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力,但增速相对较慢;服装所包含的针织服装、梭织服装、毛皮革服装、衣着附件、帽类和其他服装的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5.82%1.05%11.69%1.71%-3.14%13.31%,其中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在纺织服装总出口中占比49.5%,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力。进一步比较纺织服装出口的量价指数可以发现,2017年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95.79,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93.8;同年纺织品出口数量指数为108.68,服装出口数量指数为105.08,;纺织服装合计出口价格和数量指数分别为94.61106.51;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大类的数量和价格同比涨幅也说明了这一点,2017年棉布、化纤布和无纺布出口数量同比涨幅分别为2.1%、6.6%、8.9%,同期出口价格同比降幅分别为2.2%、5.2%和5.6%。反映出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受制于价格下跌,总体上出口总交易额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出口数量的增长。

(三)传统重点市场出口趋稳向好, 美国市场份额变化最为稳定

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面向全球重点市场的出口总体上呈现趋稳向好的趋势,在欧美日等传统重点市场的出口波动基本都维持在1%上下。美国、日本、欧盟和东盟位居纺织服装的4大出口市场,在2017年间,我国仅对欧盟的纺织服装出口额的同比下降,降幅1.1%,主要是由于服装出口下降2.7%所推动,同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为36.36%,较去年同期的36.87%略降0.51%;在欧盟28国中,英国是我国纺织服装全部出口地排名第5大、在出口欧盟国别排名第1大的国家,2017年我国对英国出口103亿美元,在我国纺织服装总出口中占比4%,在对欧盟的出口中占比21%强,考虑到英国倡导自由贸易的传统,英国脱欧预计可以带动我国部分出口。对东盟的出口是带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主力。东盟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第3大市场,2017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累计3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同比增速超过同期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速。越南是我国在东盟中的第一大纺织服装市场,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对越南出口同比增加8.6%2017年对日本纺织服装出口203.2亿美元,略增0.05%;其中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额分别约为44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0.7%。同年,中国纺织服装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为60.87%,较去年同期的61.78%下降0.91%2017年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其中纺织品出口124亿美元,增长6%,服装出口330亿美元,同比下降0.8%,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合计出口同比增长2.3%,纺织制成品出口同比增长6.9%;同年中国纺织服装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34.23%,较去年同期的34.63%略降0.4%,是传统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小的,近6年间累计下降仅2.5%,好于在日本和欧盟市场份额变化。

(四)新兴市场出口大面积恢复增长平均增速超过行业出口增速

在传统市场保持稳中趋好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见成效,新兴市场出口大面积恢复增长。比如,对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分别为453.9亿美元、488.6亿美元、203.2亿美元和50.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1%、基本持平和-0.4%,对南美的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超过20%,对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东盟分别实现出口额35.7亿美元、42.5亿美元、90.7亿美元和347.5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3.3%3.7%6.7%5%,对南非增长6.3%,只有针对中东各国的出口下降了9%;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纺织服装出口9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至34%强。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16国纺织服装出口累计增长约17.8%;仅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3.1%,其中,越南、俄罗斯、菲律宾、孟加拉国和阿联酋为前5大市场,对其出口总额超过353亿美元,在对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额中占比42.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纺织服装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强,且平均增速高于行业出口增速。纺织服装出口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二.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一)纺织服装逐渐步入跨国布局新阶段,跨国供应链管理能力亟待再提升

我国纺织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纺织业走出去不断向纵深发展。至201711月,我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员数突破100家,纺织企业跨国合作不断深入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如亚洲的越南、缅甸,非洲的突尼斯、南非,欧洲的意大利和美国,纺织服装走出去开始从产品出口逐步转型为投资引领,从贴牌制造出口逐步转型为品牌制造出口。以纺织大省江苏为例,无锡一棉纺织集团将部分产能输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投资2.2亿美元建设30万锭纺纱厂;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建设的纺织工业园区,已吸引超过118家企业入驻,实现产值5.5亿元;阳光集团投资9.8亿美元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精纺面料和高端西装生产基地;常州华利达投资5亿美元在越南建设服装加工厂,逐步推进在越南的纺织服装产业垂直一体化。至2017年,江苏已经在东南亚、非洲、美洲和欧洲等地拥有84个涉及棉花种植、加工、面访、织染、制衣和销售等全产业链纺织实业项目,已经成为纺织服装走出去的样板工程。但是,纺织服装对外投资合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强大的人才、技术和物质资源输出,客观上提出了提升跨国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要求。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新规不断出台,纺织服装出口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再加强

2017年我国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市场地位,我国纺织服装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年出口额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37%,当我国纺织服装总体增速依然低于全国同期出口总值增速,其中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加剧是重要影响因素。以欧盟为例,20173月,欧盟BPR要求未获得授权的、使用生物杀灭剂的产品将责令退出欧盟市场,使得我国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超过2500亿美元产品出口受阻;同年6月,欧盟EU2017/1000将任何物质含混合物中的PFOA及其关联物的浓度限定为25μg/kgppb)和1000ppb,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价值600亿美元产品出口受阻;欧洲ECHA界定织物染料TiO₂为致癌物,使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大面积受阻。美国于同年3月,美国AAFA更新限用物质清单,涉及12类250多种化学品使用,广泛涉及我国家纺服装制品;澳大利亚于2017年5月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日本于2017年3月修订了家用产品质量标签,重新界定了纤维术语和相关产品适用性标准;同年4月,国家纺织品协会强化了针对纺织品的生态指标检测标准并规定了限量值。受此影响,仅仅2017年上半年,涉及纺织服装的TBT通报措施达16件,同比增长近130%;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通报,欧盟RAPEX 21起,占同类通报的26%;2017年全年欧盟和美国因DEHP有害物质超标,通报召回我国服装鞋帽产品116起,同比增长8%。由于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技术法规和检验检疫标准和国外存在差异,既导致国外认证的成本高,也使得出口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加剧,出口风险管理局面严峻。

(三)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摩擦频发,企业规避风险及应诉能力需要再提高

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贸易摩擦局势,贸易救济案件多元化发展,反倾销调查、双反案件和反规避案件均有发生。2016年至2017年初,我国遭遇贸易摩擦119起,涉案金额超过143亿美元,中国连续2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期里会持续存在。2017年,美国、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救济案件新立案11起,涉案金额超过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2%;其中仅上半年,我国纺织企业就遭遇新立贸易救济案件8起,贸易摩擦预警案件2起,案件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33%,新立案件和预警案件涉案金额分别超过4.3亿美元和10.7亿美元。其重要的特征是,一是印度对华案件高发,同期贸易救济案件的75%来自印度,其中预警案件中的人造纤维织物反倾销调查案涉案金额超过9.5亿美元;二是化纤制品贸易摩擦案件的集中领域,同期贸易摩擦案件中,80%以上与化纤产品有关,如聚酯短纤、人造纤维、腈纶织物等领域。如,201710月,印度尼西亚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纱线发起反倾销调查,同年11月,美、加、澳和欧盟市场共召回纺织等产品52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19起,占比36.5%。尽管在商务部主导的应对贸易摩擦的“四体联动”机制下,企业应诉贸易摩擦的积极性提升。以2017年中国企业应诉美国337调查案为例,被诉企业73家,但应诉企业32家,占比43.8%,但胜诉企业和和解企业数分别为6家,占比仅16.4%,败诉企业16家,占比21.9%,企业间通过行业协会等行业协调机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抗辩协作的能力尚待加强。

(四)国内市场变革促进出口竞争力提升,进出口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需要再创新

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的深度发展为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根据中纺工业联合会统计,2015年至2017年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总成交额不断提高,历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1%2.8%5.1%。从专业市场交易的商品类型来看,服装和面料是主要经营品类,其所涉专业市场638家,占专业市场总数量的70.7%,实现成交额占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74.4%;其中,主营服装和面料的专业市场数分别为470家和167家,其成交额分别为1.1万亿元和0.6万亿人民币,占比分别为48%26%,同比增幅分别为5.6%5.1%2017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织类产品零售额超过1.4万亿,同比增长8%。巨大的国内市场推动了纺织服装市场的进口的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服装进口达到71.8亿美元,较入世时增长近5倍;201712月,我国降低了26个税号的服装家纺产品进口关税,降幅达到9%-15%,这势必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纺织服装进口市场发展。以此为基础,我国纺织服装市场国际化势必加快发展和提升,出口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势必要不断创新。同时,新零售概念同年落地,各领域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发展的一体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推动了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格局的结构性变化。纺织服装电商巨头迅速发展,跨境电商交易在对外贸易中的贡献度迅速上升;市场消费偏好和购买、交易行为的变化,都对进出口商的快速反应、配置资源、执行和管理、以及制度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在更加多元的合作中,不断创新和提升把握国际市场结构性变化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出口竞争力。

三. 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一)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提升纺织服装企业创新能力

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在整体上提高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制造设施的研发和运用,着力打造纺织服装智能生产线;在生物纤维、多功能材料纤维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生产设备研发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不断向国际市场推出创新性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且节能环保的纺织服装材料;同时,应强调在生产环节和市场营销环节中的品牌管理,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在人才、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红利,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加速国际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进程的大背景下,以创新管理理念适应消费市场变化的新趋势,追求个性和功能价值并重,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创建具有中国气息的现代纺织服装品牌,增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新动能。

(二)加强国际沟通交流和推进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弱化各种贸易冲突

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沟通不畅和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的不健全,是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出口地生产技术标准的不熟悉、对相关市场检验检疫标准理解不准确、不同市场和产业间联系缺乏、跨国生产中的物流、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度协调不畅是不同经济体之间贸易冲突产生的重要方面。深度的生产协作和较强的文化认同是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提升关键,我国纺织服装的传统重点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对深刻认识当地的市场文化特征,加深文化认同,推进制度协调和配合,加强与当地相关产业链的协作,依托搭建的灵活多样的共享平台,可以有效提升纺织服装贸易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迅速拓宽资本、技术和人员流动;持续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多边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协调,将双边或多边共享平台建设成为减少贸易冲突、扩大经贸合作,夯实互利共赢基础。

(三)强化纺织服装生产的生态意识,完善纺织服装生态质量保障的标准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多种形式和多元途径加强纺织服装领域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纺织服装制造的生态意识,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纺织服装包含的绿色价值量,为生态化的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政府也要加强资金投入,加大生态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配合。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确保纺织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断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根据纺织服装生态化发展的国内和国际标准,合理使用各种触媒、染色剂等使用,恰当处理纺织生产废料和废品排放,完善生态化纺织生产管理,逐步改变纺织服装生产经营方式,提升生产的生态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程度,实施统一生产质量和环保标准,为不断提升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和降低贸易摩擦奠定基础。同时,要不断完善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法规和管理体系,我国当前的纺织服装生产标准、安全标准等距离发达经济体的标准尚有差距。导致国内通过检验的纺织服装在出口地国家却遭遇阻力,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进一步完善纺织服装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完善相关检验检疫制度,在不影响国内生产的前提下,积极与国际通行的一些惯例接轨,加快生态纺织品国家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倒逼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进而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四)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和行业协调,借力“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纺织服装产业的国内市场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其出口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我国纺织服装业需要重视国内产业的整体布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投入力度,推动产出向中高端迈进。通过合理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建设现代高技术、注重环保的生态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路径。以此为基础,促进纺织服装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优化升级国内产业的同时,借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国际协调和合作,推动纺织服装业的国际产能输出,强化在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政府应鼓励符合条件、具有实力的企业提升海外投资力度,实现纺织服装绿色投资规模的不断上升,通过国际生产协作提升在价值链高端的支配力,在不断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同时弱化贸易冲突。在加强国际协作的同时,注重纺织服装的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利用,推动“互联网+纺织服装”的深度发展;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在出口地建立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和经贸区,加大出口地生产的产业集群建设,降低纺织服装出口风险;利用国际合作契机,加强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协作与交流,不断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