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践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金融实践

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动因与面临的挑战

发表于:2018-05-22 17:08 作者:admin

刘鹏   侯玮迪  张凤  青岛理工大学

  摘要:近年来,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中国移动支付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国际化,引人注目。在海外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也面临诸如支付风险、合规监管、市场竞争与盈利等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发展的动因与挑战,并对进一步推进推进其国际化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近年来,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移动支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迅猛发展,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市场渗透率高达77%,移动支付技术引领全球,遥遥领先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引领世界潮流。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均表示要学习中国先进经验、追赶支付浪潮。目前,支付宝业务已拓展至东南亚、欧美、中东等40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支付已登陆20个境外国家、覆盖13万境外线下商户,银联云闪付已接入境外68万台POS终端,百度钱包、京东金融分别与全球支付平台PayPal、泰国尚泰集团达成国际战略合作。它们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也面临支付习惯、支付风险、市场竞争等发展障碍,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认真分析,妥善解决。

一、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动因

(一)中国移动支付是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

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获得了如火如荼的惊人发展,已经快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在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发展动力等方面优势突出。就市场规模而言,它拥有庞大的国内用户规模,使用频次更多、深度更广,市场规模高居全球之首:国内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分别达到了5.2亿和6亿;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成交额达到5.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50倍。就技术创新而言,它率先采用和推广二维码支付技术,广泛应用于餐饮、购物、出行等支付场景,安全可靠、便捷快速。中国银联的二维码产品已实现了全球通用;支付宝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数据库处理峰值高达4200万次/秒。就发展动力而言,BATJ互联网四大巨头一致看好和高度重视移动支付市场,投入巨资争夺新零售、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支付场景,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和更新迭代。

(二)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增速放缓与发展空间日益狭窄

当前,我国对外资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已经放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格外激烈,中国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移动和包、翼支付和国外的Apple Pay、Paypal等都卷入其中。而且,移动支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交锋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竞争针锋相对、愈演愈烈、激战正酣,促使市场日趋集中、饱和;例如2016年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占据了94.1%的市场份额。因此,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两强格局相对稳定、增速日益放缓,本土增长红利逐渐消失,发展空间日益狭窄,要想进一步发展,企业就必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也必须另谋出路、另辟蹊径。

国内移动支付相关监管政策的新变化,也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国际化发展。2017年以来,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法规,比如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静态扫码每日限额、禁止补贴和红包、放开外资支付机构的准入限制等。这些新政策挤压了移动支付的盈利空间和发展空间,促使企业加快了出海发展步伐。

(三)寻求更广阔的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空间

当今世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全球支付的大趋势之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空间广阔,商机无限。它的优点是高效便捷,可随时随地完成支付,带来更好的支付体验。电子商务深入发展、支付场景日益丰富、支付终端日渐增多、非现金支付备受推崇,都将促进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深入发展。《全球支付报告》预测:电子钱包在支付方式中的比重将从2016年的18%上升到2021年的46%。

移动支付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冷热不均现象严重,这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诱人的商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信用卡较为普及和信用卡消费习惯较为稳固,移动支付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金融与通讯基础设施发展不充分,移动支付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与经验不足,有强烈的引进外资欲望。因此,中国移动支付可以凭借其先进技术,发挥领先优势,积极“走出去”布局、实现全球化发展,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并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出境游客和境外华人的移动支付需求。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31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海外平均支出高达5565美元,移动支付的使用比重高达6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国外去工作和生活。这些人大都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老用户,习惯了线下扫码支付,于是就形成了庞大的境外华人移动支付市场需求。

(四)中国移动支付给东道国合作方带来了丰厚收益

首先,中国移动支付跟随着中国游客的脚步来到世界各地,重点布局海外机场、餐饮、百货、退税等消费场景,与当地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退税机构和线下商户展开业务合作,给合作方带来丰厚的收益。它能在当地为游客提供人民币线下扫码支付服务,随时随地支付,激发消费热情,给广大商户带来了更多的商机、销售额和营业利润,也使相应的金融机构可以从中获利。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26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了满足数额巨大的中国游客境外支付需求,支付宝与万事达、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全球25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协议,与美国First Data、英国Worldpay、法国Ingenico、日本Recruit、泰国Ascend、南非Zapper等支付机构携手合作,全面接入当地的线下商户;这些合作为当地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了巨大商机和利益。

其次,中国移动支付的先进技术、运营经验与资本输出,也使东道国合作方获益匪浅。2015年,蚂蚁金服对外投资6.8亿美元并成为印度支付平台Paytm的大股东,进行系统架构改造、风控体系搭建、大数据管理等技术输出,成功打造了印度版支付宝,帮助它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通过战略投资,支付宝又协助合作方打造了泰国版支付宝True Money、印尼版支付宝DANA、菲律宾版支付宝GCASH,将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复制到国外,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移动支付发展水平,使当地居民、商户和合资伙伴都能从中获利、受益。

二、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当地的移动支付习惯培育与本地化经营难题

移动支付习惯培育有难度。在国内,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广泛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国外,许多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现金支付或信用卡支付,移动支付的市场渗透率较低,普及程度不高,支付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例如,美国是一个全民信用卡的社会,信用卡支付有“安全、便捷、简单、透支消费、返现、信用积分和积分奖励”等优点,能完成日常的绝大部分支付,在各种支付方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美国消费者的最爱,一卡在手就能走遍美国;移动支付主要集中于线上支付,消费者和商家对它的使用积极性都不高。在美国,手机付款额一般仅占交易总额的3%。在日本,受老龄化社会和保守支付习惯的影响,多达70%的交易使用现金,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仅为6%。

本地化经营与市场推广有难度。当前,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拓展策略是“先在外国做中国人的生意,再逐渐向当地人群渗透”。然而,如果它想在国外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就必须拓展当地市场、实现本土化经营,让当地消费者和商户都用起来,这就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以微信支付为例,微信并不是国外的主流社交软件,不利于微信支付的市场推广;微信支付在香港和马来西亚之外的境外地区只支持人民币付款,限制了使用范围;2017年5月,微信在俄罗斯因为“违反网络监管条例”而被封禁。境外用户想要使用中国版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必须办理大陆地区的银行卡,会遇到银行卡关联、实名认证等难题。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缺乏移动互联网服务和金融基础设施,一些银行无法提供支付接口,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市场推广。

 (二)当地的移动支付风险与合规监管难题

移动支付以信用为基础,同时连接买卖双方、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众多利益主体,移动支付系统平台、手机客户端软件、数据传输与各种数据接口面临技术故障、手机病毒、黑客入侵、网络诈骗、敏感信息泄露、数据安全等支付风险。境外客户往往高度重视个人隐私、账户安全和支付安全,担忧私人信息被泄露或不正当使用。2018年3月,美国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被爆出数据泄露丑闻而遭遇严重信任危机。在大数据时代,中国移动支付如何保障信息安全与支付安全,获取用户的高度信任,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课题。

中国移动支付面临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合规监管问题。支付服务体系是一国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对支付安全的严格监管是央行的重要职责。其中,支付牌照是中国移动支付进入国外市场时面临的首要问题。除了香港和马来西亚,中国移动支付机构还没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申请到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时候,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市场拓展还会受到威胁国家安全、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指控,从而寸步难行。2017年4月,蚂蚁金服与美国的国际快速汇款公司—速汇金公司达成价值12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但是因为迟迟不能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许可,不得不于2018年1月宣布放弃。

(三)当地的移动支付市场竞争与盈利难题

在国际移动支付市场上,中国移动支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实力雄厚的Apple Pay、PayPal、Android Pay、Samsung Pay等国际支付机构,还有ePassi、M-pesa、Zapper等优秀的本土支付企业。其中,PayPal的跨境支付平台覆盖202个国家和地区、支持25种货币。在美国,Apple Pay是最大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覆盖了450万线下商户;在泰国,开泰、盘谷、汇商等银行竞相推出移动支付服务,开泰银行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10万;在香港,八达通是本地支付巨头,99%的香港人都有八通卡,用户黏性极高。2018年以来,港版支付宝、港版微信和八达通展开了移动支付促销大战—广告、红包、抢夺线下店铺和交通出行等消费场景,穷尽各种促销手段,卯足了劲争夺市场份额。仅在农历春节期间,微信支付就发放红包1000万港元,并斥资3500万港元进行线下促销活动;竞争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身处异地他乡,中国移动支付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均有所不足。在竞争力方面,对于资金存放、隐私保护、支付安全等敏感事项,国外消费者和商家倾向于信任长期在本地经营的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中国移动支付尚不熟悉、尚缺乏信心。如果当地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消费倾向,对外来者的态度是戒备、排外和心存偏见,就会让局面更艰难。在盈利能力方面,在海外线下扫码支付时,中国移动支付需要与当地的银行或支付机构进行业务往来和资金清算,涉及到外汇兑换、代理服务费等额外费用支出,成本不菲。当地银行忌惮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会设法通过高收费等手段来打压其发展势头,使盈利空间更加狭窄。如果较大的营销支出不能带来足够的用户增长和用户规模,则收不抵支的亏损概率较高。

(四)当地移动支付合作方的合作风险与业务增长难题

就当地的银行或线下商户等合作方而言,与中国移动支付的业务合作可能仅仅是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如果将来的形势变化导致弊大于利或者受形势所迫,它们会关闭相关支付接口、终止或解除支付合作关系,这就是支付接口风险。如果它们把支付接口也开放给其他的支付机构,就会加剧当地的支付市场竞争程度,蚕食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这就是竞争加剧风险。在中国,沃尔玛、步步高禁用了支付宝,盒马鲜生停用了微信支付,类似的场景在国外也可能发生。在澳大利亚,澳新银行虽然全面接入了中国银联云闪付,但是它也同时支持美国的苹果支付和安卓支付。总之,不稳定的合作关系会带来业务风险。

另外,中国移动支付与当地各方的业务合作大都围绕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场景展开,考虑到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和支付需求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实现业务增长就是合作双方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进一步推进中国移动支付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一)市场开拓:去新兴市场寻找业务增长空间

在众多东南亚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移动支付新兴市场上,人口众多,智能手机正在迅速普及,信用卡支付所需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欠缺,支付方式可以跳过信用卡时代、直接从现金支付一步踏进便利快捷的移动支付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地的移动支付厂商往往在技术、经验和资金实力方面存在较大欠缺,竞争力不足,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这些地方也大都是中国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密切,相互熟悉程度较高。综上所述,这些潜在市场规模大、市场竞争不充分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市场,适合作为中国移动支付走出去的目标市场。

建议中国移动支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出海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给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互惠互利、共享发展。蚂蚁金服践行“技术出海+当地合作伙伴”的出海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合作、赋能当地,开发了8个本地电子钱包,市场反响很好。2018年3月,蚂蚁金服购入巴基斯坦小微银行TMB45%的股权,意图将该国排名第一的移动支付平台Easypaisa打造为巴基斯坦版支付宝,这种市场开拓方式值得推广。

(二)战略投资:通过合资合作实现本地化经营

建议中国移动支付更多地采用参股、并购、合资合作等战略投资方式走出去,借助东道国合作伙伴的力量,快速进入当地市场、打开局面,优势互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实现本地化经营。对于平台级公司的业务生态来说,从流量到场景,移动支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战略性投资的风口所在。支付宝通过战略投资方式“出海造船”,先后完成了印度Paytm、泰国Ascend Money、韩国Kakao Pay等投资布局。腾讯在泰国投资了数字内容平台Ookbee、免费音乐JOOX,在印度则投资了电商平台Flipkart、网约车公司Ola、音乐流媒体公司Gaana,期望获得更多的移动支付场景入口。另外,澳大利亚的RoyalPay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翼支付都展开跨境支付合作。

(三)营销推广:提供更多的移动支付场景入口

建议中国移动支付提供更多的、丰富多样的支付场景入口,通过体验营销和口碑营销,让用户体验它的安全便捷与简单实用,吸引更多的海外商户和本土居民长期使用,形成较大的用户规模,培养移动支付习惯和使用黏性。首先,在餐饮、购物、交通出行等当地主流的消费场景进行重点布局,进行大力宣传和高强度促销活动,助推当地用户下载中国移动支付APP并长期使用,养成移动支付好习惯。例如,超市、餐厅、电影院、出租车和地铁都是良好的支付场景入口。其次,借助当地领先的支付机构和收单机构,迅速覆盖更多的线下商户和场景。例如,支付宝的合作伙伴First Data是美国最大的商户收单机构,为600万商家和40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最后,通过当地主流的网购平台、音乐平台、社交平台、在线视频媒体平台等进行营销推广,逐步培养当地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增强用户对中国移动支付的信心和信任。阿里巴巴投资新加坡邮政、入股印尼电商Tokopedia、收购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腾讯入股印度即时通讯社交软件Hike Messenger,显然都是为了中国移动支付的本地化经营和推广而层层铺垫、步步蓄势。

(四)特色竞争优势:安全便捷基础上的支付生态和增值服务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议中国移动支付全方位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不仅安全可靠、方便实用,还有完善的支付生态、好用的增值服务。在安全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支付安全措施,强化终端层、通信网络层和云端平台层的底层安全水平,提升安全防护标准,加强支付风险监控,全方位保障账户以及账户交易数据的安全。在实用性方面,针对境外消费者,可以提供金融理财、生活缴费、餐饮购物、交通出行、营销与社交等增值服务,构建全方位的支付生态;针对境外合作商户,可以提供商业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方案设计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提升其商业运营与盈利能力。例如,港版支付宝除了线下扫码付、餐饮优惠、集印花和淘宝功能外,还将开通充话费、水电煤缴费、转账、打车、保险等功能,构建完整的支付生态。微信支付则注重提供实用的增值服务,它向境外商户开放会员、卡券、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广告等通用服务,并在后台提供众多精细化商业运营工具,全面提升其商业绩效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