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探讨

您的位置是:首页>外贸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探讨

中国和以色列双边经贸活动不对称的互补关系

发表于:2017-05-21 14:25 作者:admin

陈广猛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近年来,中国和以色列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企业在两国交往中较为活跃。以色列企业在中国主要从事贸易、投资、产业园区合作等活动;而中国企业在以色列除了从事贸易和投资活动之外,还进行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活动,双方的经贸关系呈现出一种不对称和互补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以色列开启“向东看”的潮流之后,中以经贸关系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和以色列于1992124日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中以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1992年,中以双边贸易额只有5000万美元,到2016年时已经达到113.5亿美元,增加了200多倍。除此之外,两国近年来在投资、劳务、工程等方面也开展了合作,而且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中国资本和企业涌进以色列投资以及以色列与中国某省合作建设产业园等消息的报道。那么,中以两国的经贸关系到底怎样?尤其是在微观层面上,以色列企业在中国具体做些什么?或者,中国企业在以色列又是怎样的经营状况呢?本文即试图解析这些问题。

一、以色列企业在中国经贸活动

(一)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贸易活动

商品贸易是中以经济关系的基础。2016年度,中国和以色列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13.5亿美元,其中以色列从中国进口额为81.7亿美元,对华有着不小的贸易逆差。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以色列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仅次于美国),也是其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以色列公司从中国进口商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中国设立进口采购公司和代表处,采用这种进口方式的主要是以色列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连锁集团,它们对中国市场比较熟悉,注重品牌和信誉,一般进口量较大,订单长期稳定;二是通过中间商采购,包括代理和经销商两种从事进口中国商品的贸易活动;三是在以色列的华商和华人公司的采购较少,以色列华侨、华商公司不多,但也有几家华侨开办的经销公司、店铺及餐馆等,但总体规模和进口量都不大;四是通过参加中国展会来进口商品,这类展会包括“广交会”和“华交会”这两大出口商品展销会,以及其它各类产品的展会;五是通过网上进口中国商品,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很多以色列商人先是通过互联网搜索中国产品信息和出口商,然后通过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网站来订购。

从以色列进口中国商品的结构看,种类较为分散。2015年度,以色列从中国进口总额为58.6亿美元,排在首位的是机电产品,总值为15.3亿美元,包括空调、电话、宽带设备、计算机、起重机等;排在第2位的是纺织品,总值为10.3亿美元,包括针织T恤、非针织女装、男装等;排在第3位的是金属制品,总值为6.01亿美元,包括钢板、金属配件等;排在第4位的是化学产品,总值为5.78亿美元,包括含氮杂环化合物、核酸等;排在第5位的是杂项,总值为4.2亿美元,包括灯架、座椅等;第6位的是塑料和橡胶制品,总值3.57亿美元,包括橡胶、塑料、家用器皿等;此外还有石器和玻璃制品、交通工具、鞋帽、木制品、箱包、钻石、动物制品、食品等各1亿美元左右的商品。近年来,中国对以色列出口商品数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兴智能手机、荣威汽车、长城皮卡等高附加值机电产品成功进入以色列市场,联想笔记本电脑等成为当地同类商品最畅销品牌,占据了约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虽然中国在以色列的进口对象国中名列前茅,但反过来,以色列在中国的全球进出口对象国中却并不占据重要位置。实际上,即使是在中东,以色列都不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对象国。如2015年度,中国对中东国家的出口,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阿联酋371亿美元、土尔其244亿美元、沙特234亿美元、伊朗178亿美元、伊拉克79.2亿美元,以色列58.6亿美元仅排在第6位。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阿联酋是中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从中国进口的许多商品由此分发其他中东国家;二是排名靠前的其他几个国家都是人口2500万之上的中东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

(二)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活动

除了贸易之外,以色列公司在华经营活动的另一个领域是投资。2013年,以色列在华投资项目40 个,投资额1365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9.2%,投资存量累计超过4亿美元。以色列的重点/特色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信息通讯和高技术产业、工业研发、水技术、钻石加工业等等。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高技术企业,它们大多已进入中国市场。而直接投资是其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具体同中方合作的方式则有独资、合资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案例有耐特菲姆公司(NETAFIM)和以色列化工集团(ICL)等等。

耐特菲姆公司是世界滴灌技术的发明者,全球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商,至今已有40多年全球生产和销售历史,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4.5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耐特菲姆公司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已为中国客户建成众多现代化灌溉和温室项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2015318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耐特菲姆公司将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独立投资340万美元建设滴灌管生产基地,一期引进两条高效滴灌管产品生产线。20165月,以色列耐特菲姆银川国际工厂正式建成投厂,这是耐特菲姆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实体生产厂,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以色列化工集团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化肥、特种肥、特种磷酸盐、阻燃剂和水处理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全球占比1/3的溴产品生产商、全球第六大钾肥生产商、世界领先的纯磷酸提供商,其2013年的总收入为62.72亿美元。20151012日,云南昆明云天化集团和以色列化工集团正式合资成立的“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这是云天化集团以对外开放带动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以色列化工集团结合双方优势,加快在亚太地区发展的重大措施。新成立的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中以双方各持股50%,是一家集磷矿采选,精细磷化工和特种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三)在中国的间接投资活动

除了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直接投资中国市场之外,以色列企业投资中国的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投资,其中又以风险投资为主要形式,此外也有一些控股公司对中国进行投资。

以色列是世界上风险资本活动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虽然只是从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但凭借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以色列的风险资本产业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壮大。[1]由于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目前排名靠前的以色列风投公司,几乎都已进军中国市场。说明这一潮流的是一个重要事件。2015125日至21日,一个由22家以色列一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展开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代表团造访了香港、上海和北京,密集会晤中国投资机构,广泛接触战略投资者和领先企业,传播“创业国度”的创业理念,掀起了一股投资的热潮。这个代表团的成员中有全球知名的风投机构耶路撒冷风投合伙企业JVP,拥有最多亚洲投资者的顶点风投(Vertex),以及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的催化剂基金(Catalyst)等。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飞尼迪股权基金管理集团(Infinity Group)。

英飞尼迪集团是世界领先的专注于中国市场的跨境基金管理集团,透过旗下17支基金(其中15支基金位于中国)管理着100亿人民币和7亿美金的资金。英飞尼迪集团的第一支中国概念基金Infinity-CSVC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作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张非法人制中外合作创业投资基金的营业执照(执照编号:00001)。自2010年开始,英飞尼迪在中国主要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14支合作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PE)并通过引入成熟的技术和专利以支持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效果。

除了风险资本投资之外,以色列的大型控股公司近年来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包括以色列贴现银行控股公司(IDB Holding)、以色列集团控股公司(Israel Corp.)、以色列第一国际银行控股公司(FIBI Holdings)、德雷克集团(Delek Group)等。这其中,以色列集团控股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尤其引人注目。

以色列控股集团公司成立于1968年,是以色列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其一半的生产活动和70%的总收入源自于国外,核心控股行业包括化肥和特种化工、能源、航运及交通。该集团的董事长伊丹奥弗(Idan Ofer)是以色列首富。200712月,色列控股集团公司和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各出资50%成立了观致汽车有限公司(Qoros Auto.)。该公司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合资公司,注册地和生产基地设在江苏常熟,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美元(34亿人民币),主要为中国和欧洲市场开发观致系列轿车。自从2013年,观致汽车的第一款量产车型——观致3上市以来,其专注走高端路线造高品质汽车的名声就逐渐传播开来。到20173月时,观致汽车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注册时的3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104亿元。

(四)在中国建立产业园合作

国际产业园区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建设国际产业园区的热潮。而以色列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高科技产业和创新科技的国度,自然受到中国各地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35月,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了备忘录,寻求积极推进两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务实合作。20138月,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广州开发区(含黄埔智能产业园)、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等成为首批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可的中以合作重点区域。20145月,科技部又认定广东东莞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与江苏常州医疗器械创新园为重点开展对以色列科技合作的园区。20147月在以色列举办的“中以经济技术合作机制高技术产业合作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中以双方一致认为:四大重点区域是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常州、东莞、广州作为首批示范重点区域,开展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方在四个重点区域签约落户项目近30个,总投资额近9000万美元,为支持高技术产业合作拟成立及已成立的基金规模近20亿元人民币。双方愿意继续优先鼓励在四个区域开展合作,积极推荐有关资源和平台。

除了中以两国政府间层面推动的四大产业园区建设之外,中国各地方也在积极寻求建设各类中以产业园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南郑州的“中以科技城”、浙江杭州的“浙江省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山东青岛的“中国以色列科技孵化产业园”等。此外,上海、福建、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等地目前也都在积极与以色列方面联络,争取合作共建各类产业园和创新园。

二、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经贸活动

 

(一)从以色列进口的商品贸易活动

在商品贸易方面,由于以色列是个只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中国从以色列进口的商品数量有限。2015年度,中国从中东国家的进口额,排在第1位的是沙特267亿美元、第2位是阿曼147亿美元、第3位是伊朗145亿美元、第4位是伊拉克113亿美元、第5位是阿联酋103亿美元、第6位是科威特69.4亿美元、第7位是卡塔尔51.4亿美元,以色列仅排在第832.5亿美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商品的构成:中国从前几个中东国家进口的几乎都是石油等原材料,而从以色列进口的商品结构则较为多元化。以2015年度为例,中国从以色列进口的32.5亿美元商品中,排在首位的机电类产品,进口额为12.4亿美元,包括集成电路(21%)、电话(2.4%)、计算机(1.6%)、半导体设备(1.2%)等等;排在第二位的是化工类产品,进口额为7.92亿美元,包括混合肥或化肥(11%)、钾肥(8.2%);排在第三位的是仪器仪表,进口额为5.27亿美元,包括X射线设备(4.3%)、医疗器械(3.8%)、其它测量仪器(5.0%); 排在第四位的是钻石,进口额为3.63亿美元(11%);排在第五位的是贵金属,进口额为1.36亿美元,包括切割刀片4330万美元(占1.3%)、钽3670美元(1.1%)等;其它的进口商品还有果汁2800万美元(0.86%)、种子625万美元(占0.19%)等。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中国进口以色列的商品过度集中在集成电路和化工产品。实际上,以色列驻沪副总领事罗松泊(Oren Rozenblat20135月就曾指出,以色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三分之二来自于两大公司:英特尔公司和以色列化工集团。前者将在以色列设计和生产的芯片出口到中国,占到整个以色列对中国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向中国出口化工品的以色列化工集团。二是以色列虽然是公认的农业高科技大国,农产品质量很高、品种丰富(如著名的Jaffa柑桔、樱桃西红柿等),但其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仍较少,其中出口额较高的果汁和种子两项加起来也只有3000多万美元。考虑到中以之间航空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中国富裕阶层对于高档水果需求的上升,中国公司增加从以色列农产品的进口是有可能的。

而从以色列的出口对象国来看,2015年度以色列的总出口额为654亿美元,其中美国排第1240亿美元(37%)、中国排第232.5亿美元(5.0%); 欧洲整体为152亿美元(23%),其中荷兰20.3亿美元(3.1%)、德国17.9亿美元(2.7%)等。由此可见,在促进中国公司增加出口方面,以色列仍有较大的潜力

(二)在以色列的直接投资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兴起了一股投资以色列的热潮。目前,中国企业投资以色列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投资和并购以色列的实体公司(以获取其核心技术)。如201010月,浙江三花控股集团出资1050万美元入股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热技术研发企业——以色列太阳焦点公司(Helio Focus),获其30%的股权,在以色列国家工业园建立全球第一个太阳能碟式光热发电项目示范系统。三花集团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直接向以色列投资的企业。

201110月,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以色列化工旗下农药公司安道麦(Adama)公司60%的股份,金额为24亿美元。安道麦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企业,成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20169月,安道麦其余40%股份也被中国化工纳入囊中,成为它旗下最重要的全资农化公司。20145月,中国光明乳业从伦敦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安佰深公司(Apax Partners)手中以约10亿美元购入以色列乳业公司特卢瓦(Tnuva56%的股权,以促进集团全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Tnuva是以色列知名食品商,以色列超市中超过14%的货架放置的是该公司商品。20164月,中国复星集团又以2.9亿新谢克尔(约合4.9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著名死海矿物护肤品牌阿哈瓦(Ahava)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复星就曾以2.4亿美元(约合15.51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以色列医疗器械生产商飞顿激光公司(Alma Lasers 95.6%的股份。                                                          

2016731日,巨人网络、云峰资本、泛海集团、民生信托、鼎晖、弘毅等11家中国资本机构以44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凯撒娱乐旗下专注休闲社交手机游戏业务的Playtika公司。Playtika总部位于以色列荷兹利亚(Hezliya),是全球第一个将免费赌博性游戏引入社交网络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二是直接投资或收购以色列的初创公司(获取以色列的创新技术)。中国高科技企业倾向于在以色列寻找已经使用或有使用可能性的技术,或两者合作进行拓展性研发,使技术成果在中国现有或未来的行业中得以应用。比如20151月阿里巴巴投资了以色列二维码技术公司Visualead,很快将该技术运用到了阿里的各项业务中;2014年底百度首先对以色列视频捕捉技术公司Pixellot注资300万美元,接着2015年又对以色列互动音乐教育平台公司Tonara、在线内容推荐公司Taboola等进行了投资;华为则在2016年收购了两家以色列公司——HexaTier(约为1.5亿美元)和Toga Networks4200万美元),将其纳入华为的下一代网络和企业安全产品组合。

三是成为以色列顶尖风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或与其合作。直接投资以色列的初创公司以获取创新技术固然有效,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而中国资本与以色列当地风投企业展开合作,则是另一种投资以色列的方式。仅在2016年,就有11家左右以色列风投机构获得中国资本注入,比如Pitango拿到涌金集团融资,Carmel拿到百度和奇虎360等注资,阿里和盛景等注资JVP,联想注资迦南基金CPI等。对中国公司和中国资本而言,成为以色列顶尖风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或像李嘉诚的维港投资基金(Horizons Ventures)那样与有影响力的以色列基金公司合作,是投资以色列的高效方式之一。

(三)在以色列承包工程活动

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经营活动的另一形式是承包工程。目前主要还是中国的央企在做这件事,涉及领域多为建筑工程。中以两国在工程承包领域有着很强的合作需求,目前多家中资企业正参与以色列隧道、铁路、港口领域的项目投标。中国企业参与实施该项目将带动中国设计咨询、设备的出口,对于开拓海外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简称“中土公司)获得了以色列卡迈尔公路隧道项目的土建施工合同。该项目总长度9.7公里,总投资额达3.2亿美元,是以色列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公司在以色列承建的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于20076月正式开工,20097月竣工交付,比合同工期提前了6个月完工,其优异的质量和工期的保障受到以色列政府和企业的高度称赞。20118月,中土公司又成功竞标了吉隆铁路隧道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合同,这是该公司继继卡迈尔隧道后在以色列承建的第二个工程项目,总合同额达5.8亿谢克尔(约合9.7亿人民币)。2014 4 23日,吉隆隧道项目贯通,改善了以色列北部地区的交通状况。

20141028日,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承建的阿什杜德南港口项目奠基仪式在以色列阿什杜德(Ashdod)举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出席。该项目合同金额近10亿美元,合同工期预计为93个月,是中以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2015 3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上港集团”)成功获得海法新港码头为期25年的特许经营权。根据中以双方签订的协议,新港基础部分由一家以色列公司负责完成,中方将负责码头的后场设施建设、机械设备配置和日常经营管理。新港建设预计于2020年完成,建成后将成为以色列最大的海港。上港集团预计投入资金20多亿美元,将海法新港打造成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货运中心。

2015521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项目TBM段西标段。该项目是以色列规划中的特拉维夫轻轨系统中全长23km红线项目的一部分,项目总估算约31亿谢克尔(约折合49.9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以色列政府拨款。根据联营体双方的约定,中铁隧道集团在联营体中占51%的份额。

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从特拉维夫到埃拉特的高速铁路项目, 即所谓的“红海-地中海高铁”(Red-Med High-Speed Railway)项目。该项目全长约350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预计费用将高达81亿美元左右。建成后,从特拉维夫到埃拉特只需要2个小时。对于以色列来说,这是一条具有经济和战略双重意义的铁路。有报道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参与了项目前期的设计评估,但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动工。

(四)在以色列开展的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也是中国公司在以色列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实际上,中国劳工很早就进入了以色列。甚至在20024月到7月加沙冲突期间,有数名中国建筑工人丧命于人体炸弹。当时,中国著名报纸《南方周末》曾就此做过相关报道,对在以中国劳工的生存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一般来说,以色列人对中国工人的建筑技术有相当不错的印象,尤其是瓷砖粘贴与墙壁装饰技术,令他们特别满意。但后来由于国内安全形势和工会的压力,以色列逐步加强了对外籍工人的管理,在以中国劳工的数量也逐步渐少。

近年来,以色列的民用住宅价格逐年飙升,国内舆论要求解决住房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以色列政府将增加住房供给、平抑房价作为重要的施政目标,因而重新批准了外国建筑公司进入以色列房地产市场。20161026日,以色列财政部、建设及住房部宣布,以方已从50家候选的外国公司中选择了6家公司,允许其在以色列进行建筑工程。其中5家中国公司入选,分别是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光大国际建筑工程总公司、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这6家公司将在以色列境内建筑并管理涉及数十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并全权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

201732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中以双方签署了劳工派遣、民航等四项协议。其中,中国商务部及以色列内务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以色列国内政部关于招募中国工人在以色列国特定行业短期工作的协议》。321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以色列驻华大使分别代表中以双方协议执行机构共同签署了《关于招募中国工人在以色列国特定行业短期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筑行业)》。至此,历经数年谈判和磋商的中以两国劳务合作协议及实施细则,最终得以全面签署。根据中国商务部和以色列内务部签署的会谈纪要,以色列将在正式签署协议后的半年左右时间内引入约6000名中国工人。

三、结论与展望

2017年是中国和以色列两国建交25周年。中以两国的经贸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密切;作为两国经济关系主体的企业,活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在中国,从东北的黑龙江到南方的海南岛;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新疆,到处都有以色列公司和产品的足迹。同时,以色列的投资尤其是风险资本也在中国市场表现活跃,虽然资本的规模不是很大,但通过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设立股权基金等方式,也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而在以色列,不仅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日用消费品,显示中国商品在以色列市场的流行。同时,近年来中国投资公司也纷纷进军以色列,无论是在传统行业,还是在高技术行业,都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参与并购或风险投资的身影。这种双向的不同行为,反映了中以两国间经贸关系的特点,体现了一种不对称的互补关系。

(一)中以两国的经贸关系的不对称性

从贸易上看,中国对以出口额和以色列对华出口额之间不太对称。2016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10亿美元,其以色列对华出口额不到32亿美元,但进口额却达到80多亿美元,双方的贸易额差距较大。同时,两国各自在对方贸易对象国中的地位也相差较大:中国在以色列贸易的进口对象国和出口目的地国中都高居第二位;而以色列在中国的出口目的地国和进口对象国中则排名靠后得多,双方的贸易地位较不均等。再从贸易内容上看,目前以色列对华出口商品分布较窄,主要以集成电路、化工产品为主,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小;而中国对以出口商品分布要广得多,从机电产品到纺织服装、从金属制品到化学产品、从塑料橡胶到各类生活用品,涵盖了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种不对称贸易关系的形成,主要原因还是双方经济体量的差异。中国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以色列虽然人均GDP排名靠前,但GDP的总量只排名世界第37位。此外,双方市场规模也差异较大: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而以色列只是一个800多万人口的小国家。因此,目前的现状就是中国对以色列形成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虽然双方也作了努力去弥合差距,但由于经济关系的不对称性,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

在未来,有三大因素可能对中以双边贸易产生影响:一是增加无形的技术与服务贸易。这是以色列的优势,通过技术与服务贸易,某种程度上可抵消对华有形商品贸易的逆差。以色列国内服务贸易较为发达,在以色列GDP构成中,服务业所占比例超过66%2015年度,中以服务贸易总额达12亿美元,但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以旅游为例,2015年赴以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4.5万人,但跟中国1.2亿人次的境外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以两国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二是以色列增加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尤其以色列的军事工业较为发达,世界驰名,对于正处于深化改革中的中国军队很有吸引力。但由于美国对于以色列出口军事高科技产品的限制,中以双方能够合作的领域恐怕也有限。三是加速成立中以自由贸易区。20163月,刘延东副总理访问以色列,出席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中以双方领导人在会谈中宣布启动双边自贸区谈判。20173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双方就加快自贸协定谈判进程达成了一致意见。中以自贸协定不仅将加快以色列企业来华发展,同时还将促使科技企业直接进驻对象国,实现高新技术的最便捷转让,中以双方都将会从中获益。

(二)中以两国的经贸关系的互补性

中以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具有一种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色列有先进技术和创新企业,而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双方形成互补。众所周知,以色列以技术立国,高科技产业闻名于世,在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水技术等领域名列世界前茅,但受制于国内市场狭小、企业文化等方面原因,公司规模一般都做得不够大,很少能产生像微软、IBM那样的大企业。同时,以色列的周边大多是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开拓市场也受到较大限制。而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国外先进技术需求很大;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任务,需要发展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此外,以色列在创新、研发领域具有全球公认的领导地位,以其活跃的高科技创新能力被誉为全球仅次于硅谷的“创业国度”。目前,以色列全国拥有5000余家科技公司;仅在2015年一年之内,就有新增的1400多家初创公司。而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色列在高科技创新领域的诸多措施和制度,以及数量众多的初创型企业,都可以给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而对于中以经贸关系之间的这种互补性,从双方企业的投资行为就可以感受到。一方面,以色列公司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1992年中以建交以后,以色列陆续在北京、新疆、黑龙江等地投资建立了一些示范农场、示范农业园,来输出或展示本国农业的先进科技。但由于以色列本国的公司规模都不太大,因此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或并购中国企业的投资形式并不多见。为数不多的直接投资也只是发生在最近几年,如耐特菲姆2015年在宁夏银川独资建立了一个国际工厂,而以色列化工2016年与云天化集团合资建立了磷产品工厂。不过,在间接投资方面,以色列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则较有特色,如以色列著名风投公司英飞尼迪集团2004年即创立了一支中国概念基金,体现了其对于中国市场前景预测的前瞻性。虽然以色列的风投资本规模不算大,但通过与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将以色列的创新技术引入中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对以色列的投资开始出现并迅速扩大,尤其是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超吸引外资,而以色列则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从投资方式看,中国企业多采取以获取以方核心技术为目标的并购。从中化集团控股Adama股份,到光明奶品收购Truva,以及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中国高科技企业收购以色列的创新企业,中国对以色列的投资数额增长很快,已经超过以色列的对华投资。                                                                                                           

除了以获取核心技术为目的的投资与并购之外,中以两国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发展出了其它较有特色的经贸合作方式。如在中国,针对以色列企业在华投资较为松散,技术又较为密集的特点,中以双方着力发展了“产业园”的合作模式。这是以色列企业对华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以色列企业进入中国的一种重要渠道和平台。另外在以色列,中国企业也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在以色列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一向是中国公司的强项,而以色列人口少,劳动力成本高,缺少劳工,正好与中国擅长的劳务工程形成了互补。目前,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有效,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