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服务贸易

中国咨询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

发表于:2019-07-24 14:46 作者:admin

徐玉梅 王月华  东北农业大学


摘要:数字信息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贸易增长的新动力。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咨询服务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以科学性、专业性和全面性的服务特点,呈现出独特的经济活力。我国咨询服务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成为支撑服务贸易结构转型的中坚力量;但仍存在专业性和战略性问题,需要政府加强扶持进一步规范行业和法律体系,提升专业性,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凸显,也是世界各国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各行业在发展前进中催生了专业化生产,这种需求衍生出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专业化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涉及到各行各业,如会计、工程、人力资源、教育、IT等等。咨询服务贸易是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同时是全球化和价值链的延伸,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贸易方式升级意义重大。当前发达国家的咨询服务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咨询品牌。中国咨询服务贸易发展处于上升阶段,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中国咨询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咨询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咨询服务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咨询贸易进出口额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也是不断上升的。2004年咨询贸易规模仅为79亿美元,还未超过百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比5.8%2015年咨询服务贸易规模突破700亿美元,到2016年咨询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767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11.67%,与2004年相比进出口额增长了871%2017年只统计了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从增长速度上看,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004年—2008年咨询服务贸易额增速较快。都在40%以上,此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9年增速最慢,只有1.27%2014-2016年增速都在10%以下。

(二)咨询服务贸易由逆差到顺差

中国咨询服务贸易近十年来保持顺差地位,但2007年以前处于逆差地位。分别从进口和出口上看,2004年咨询服务的出口额31.53亿美元,同比增长67.25%,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5.8%;进口额47.34亿美元,同比增长37.24%,占服务贸易进口额的6.21%。进口所占比重大于出口比重,贸易逆差15.82亿美元。2005年逆差8.61亿美元,2006年贸易逆差5.55亿美元。到2007年开始转变贸易逆差地位且进出口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也是进口和出口额首次突破一百亿美元,出口额115.81亿美元,进口额108.56亿美元,贸易顺差7.24亿美元。2008年顺差已经达到46.1亿美元,2012年咨询服务贸易顺差额已超过一百亿美元,2015年和2016年的咨询服务出口额都超过500亿美元,进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出口是进口的2倍,贸易顺差最大273亿美元。2017年的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出口311亿美元,进口162亿美元,贸易顺差149亿美元。

(三)咨询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根据进出口额计算了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用来衡量商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通过计算,2007年之前出口额少于进口额,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小于0的,说明中国咨询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2007年竞争力指数为0.03,此后都为正数,呈逐渐上升趋势。2015年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达到0.372016年和2017TC指数都在0.3以上,出现轻微下降。竞争力指数由负到正,说明我国咨询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所提升,由微弱竞争劣势发展到微弱竞争优势。但相对来说0.3的竞争力指数还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还有很大空间。

(四)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所占比重较小

运输、旅游为代表的资源密集型服务业一直占据着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咨询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从贸易额上看,2016年旅游服务是咨询服务贸易额的是3.9倍,运输服务贸易额是咨询服务贸易额的1.5倍。2017年旅游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是专业和管理咨询贸易额的6.2倍和2.7倍。从服务贸易比重上看,2016旅行服务贸易额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46.4%2017年占比42%2017年运输服务贸易占17.4%。而2017年专业和咨询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不足10%。服务贸易结构不完善,咨询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需要扩大。

中国咨询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差额

TC指数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差额

TC指数

2004

79

-15

-0.19

2011

468

98

0.21

2005

115

-9

-0.08

2012

534

134

0.25

2006

162

-6

-0.04

2013

640

170

0.27

2007

223

7

0.03

2014

692

166

0.24

2008

316

46

0.15

2015

731

272

0.37

2009

320

52

0.16

2016

767

263

0.34

2010

379

77

0.20

2017

473

149

0.32

注:2017年仅统计了专业和管理咨询服务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商务部数据中心

二、中国咨询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咨询服务专业和职业化程度不够

专业化程度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咨询公司服务的客户一种是经营范围和市场延伸广阔的大型公司企业,另一种发展初期或处于上升期的成长型企业。咨询服务提供的智力和知识服务关系到客户的战略和策略的制定。从我国咨询服务贸易来看,一方面缺乏服务方式的职业化,提供的服务内容多为战略和人力咨询,各个公司开展的业务具有交叉性和分散性特点,部门间协调性不足,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和咨询报告生成过程是分离开的,一项业务可能牵动多个部门、多个单位配合,加大了相互协调难度导致不能高效精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削弱咨询服务的专业程度。

另一方面,咨询人员的职业化来看,专业合格的管理咨询师缺乏。担任咨询师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研究调查、分析写作、逻辑思辨能力还应该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对目标客户的发展战略提出指向性建议。中企联合认证的高级管理咨询师4000余人,而我国本土注册的管理咨询企业达到上万家,这就导致大多数咨询公司的咨询业务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国内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没有职业化标准,导致整体缺乏专业性。

(二)咨询服务品牌度和国际竞争力不足

谈到咨询公司最先想到的是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贝恩、埃森哲等,日本、德国、美国等咨询行业发展较早,已经形成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目标群体,中国咨询公司发展到现在将近30年时间,在规模上仍然落后,大多是学习效仿,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发达国家咨询品牌在中国咨询项目占据全行业的50%以上,业务遍布各地,并且大多数是世界500强企业。毕马威公布的截止2016930日整体收入为254.2亿美元。据管理咨询委员会发布的2018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名单中第一位的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6888万元。在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上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巨大。国内咨询服务在品牌度上做的远远不够,在消费者的信任度认可度上仍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另外国内咨询机构为扩大规模,迅速发展分支机构,短时期内业务承接量增加,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导致业务质量过低,无法维系稳定客户群体。相比较麦肯锡咨询来说,至少有90%的客户是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的客户,这与业务质量与品牌效应密不可分。

(三)行业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法律制度缺失

咨询服务的质量和诚信度是选择咨询公司的重要因素,诚信表现在提供服务的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服务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服务结果是否准确。虽然国内设置管理咨询师职业考试但咨询业没有规范的行业准则,对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道德规范没有清楚界定。咨询提供的是智力服务,咨询师的素质和能力没有客观的查看标准,另外对咨询结果的质量难以评估,难以避免不负责任、不符合实际的咨询结果,一方面也抑制了选择国内咨询公司的需求。美国、英国等都设有咨询师协会,对咨询师的认证标准严格规范,并且与政府相互辅助又相互独立,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国内目前没有出台咨询行业的法律规范,对于咨询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捏造、结论错误等导致客户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而需要承担的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没有法律规定。对于涉及公司机密的业务从业人员的保密条款也没有相应规定。日本的咨询立法规定在发达国家中是很完善的,政府对咨询法律重视程度也比较大。国内咨询行业立法研究相对滞后,这就导致市场混乱无序,同行业为争夺客户会出现恶性竞争,降低整个咨询行业的诚信度和权威性。

(四)发展战略和模式不合理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生存的核心,需要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制度维系企业的发展。国内咨询行业发展速度迅猛,近十年来各类咨询公司涌现,然而速度之快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国内大多数咨询公司规模小,营业收入也低,甚至有一半的咨询公司是以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对咨询业务和咨询行业的贡献极小。另外咨询公司没有开发出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战略,理论体系和研究深度上远远不够,并且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术上来,无法提升咨询业务质量。人员的继续学习和教育上不成熟。反观国外公司,麦肯锡开发出的“30秒电梯理论”和“金字塔思维”受到各行业的推崇和学习;波士顿公司的波士顿矩阵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和分析;埃森哲在IT领域有独特优势。发达国家的咨询公司咨询师有7成以上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与高校建立研究交流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合理。

国内小型公司组织混乱,架构不清晰。除少数规模较大的公司如北大纵横、和君咨询等管理制度和战略较明确外,咨询公司的市场定位不明确,哪有利益就转向哪。企业没有主流文化根基。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数据库与研究是咨询的关键,美国咨询公司在研究技术和案例积累上有数十年的经验,然而中国公司对这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咨询有“脑库”之称,是集结各行业高素质人才,理论扎实、实操性强的研究型智慧集团,中国脑库的建设从2002年刚刚开始,日本拥有的脑库超过一百个。国内在咨询硬件与软件上的短板导致咨询结果类似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性,严重缺乏咨询服务出口的战略优势。

三、提升中国咨询服务贸易的策略

(一)培育咨询服务贸易专业人才

国内的咨询机构在人才储备和培养上比较薄弱,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对咨询服务的开放要加大,在国内咨询脑库不足的情况下,可

以引入“外脑”,学习国外咨询研究方法、理论结构和先进技术。建立人才培育交流机制,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货物贸易走出去加大,相应配套的服务贸易更要抓住机遇,在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上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参与到咨询服务贸易中去。引进高水平人才往往离不开高校,与高校建立实习合作机制,定向培养研究型人才。不仅要培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随着咨询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人才需求也会增加,要更加注重人才质量的提升而不是数量的增加,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把控,职业资格考试公开透明化,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上要严格把关,提升咨询服务人员的职业化素质,只有咨询顾问整体素质提高,我国咨询服务贸易才能长久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的附加值。

(二)树立国际化品牌意识提升竞争力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各国对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而咨询服务贸易对贸易的贡献越来越大,需要从国际化角度树立品牌竞争优势,而不是国内同质化竞争。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咨询业务占据全球一般的市场,全球咨询市场会越来越壮大,中国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只有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才能抢占市场。一方面,不断扩展业务,进入到高端咨询服务行列,重视咨询品牌建设,企业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更是文化价值体现,是看不见的软福利,扩大品牌效应不是表面上的宣传工作,要从咨询服务的细节入手,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弘扬品牌价值,形成高口碑值得信任的国家化咨询品牌。另外,要承担起咨询公司的品牌责任,在与消费客户的相互认可中体现价值所在。坚持原则和底线,不避讳咨询对象的问题根源。明确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定位,寻找机遇,中国在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协调国家发展战略,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市场的工程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为切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首先,需要发挥政府作用,在具体措施上对咨询服务的扶持力度加大,在咨询行业上扮演领头人的作用,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支持国内企业的咨询服务,大型国企和政府作为客户和消费者向企业咨询政策建议,政府还要为咨询企业提供税收和金融支持,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其次,规范咨询行业的市场秩序,完善法律体系要明确咨询的法律概念,界定咨询服务和贸易的范畴,规范与其他行业的关系,避免行业交叉混乱。深入研究咨询行业的法律构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在纠纷上明确法律责任。更要规范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更要建立奖惩制度,对违规执业人处罚措施要有明文规定。最后,建立权威性的行业协会,明确市场准入和资格认证标准,实行监管和评价制度,实现行业自律,让全行业有一个统一的评判制度,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四)变革企业战略和管理模式

企业发展战略一定要以知识和技术为导向,投入研发并支持技术创新,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带来新生机,改变企业以营利为目标的战略,以研究和技术促进企业变革,逐渐形成以服务和质量为导向的模式。在正确战略基础上实现盈利。为此咨询公司要明确潜在客户范围,自身的特长定位以及产业性质,具体落实目标执行上。鼓励创新也是咨询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在研究方法、管理模式、技术运用上提供新思路。借鉴美国咨询公司经验,积累成功案例,建立信息数据库,并且不断投入研发,咨询服务向理论深入、具备实践性发展。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业务模式,不盲目跟风投机取巧。另外,咨询与培训是不同的范畴,大多数培训公司以咨询名义经营活动,要杜绝以培训形式进行的咨询业务。企业要引入战略管理机制,国内个别咨询公司得称赞的是建立合伙人机制,优秀的咨询师成为公司合伙人,可以激发潜在价值,并扩张规模。

友情链接